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田中兴:小水电上网电价亟需提高

再议小水电

占有全国水电装机容量30%份额的小水电,正艰难地寻求重新生长的空间。还原它的真实面目并拟定恰当的未来定位,成为当下考验业界决策者的最大课题。

在关注“三农”问题多年后,2011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首度以水利为主题,其中对近年备受关注的水能资源和农村水电着墨甚多。这让田中兴和他的同事们空前忙碌起来——拟定实施方案,抓好文件落实,和有关部门、金融机构、企业以及地方政府之间的配合、协作与洽商,都在文件公布的一年多时间里挤上案头。

一直以来,小水电在曲折中发展,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目前面临一些困难:持续老化的设备和禁锢重重的电价,日益严苛的环评和社会舆论,不单电站业主深感难以为继,有心观望的潜在投资者,也在众多利空因素中被迫离去。

指望一号文件短时间逆转整个小水电格局显然不够现实。但至少,作为分布式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得到了中央的高度肯定,当下可以寻找其变革所在。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一周年之际,《能源》杂志专访水利部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发展局局长田中兴,他向记者讲述小水电的功绩与困境,现实与未来。

《能源》: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和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实施以来,中央和有关部委为小水电开发提供了哪些政策和财政支持?

田中兴:在政策方面,水利部和有关部委联合印发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在各地农村水电发电量全额上网、提高上网电价,落实6%增值税率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财政方面,目前,中央财政投入由2010年的8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14.7亿元。主要用于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和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特别是2011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中央水利工作会议后,有关部门加大了政策和财政的支持力度,同时各省落实省级配套资金,出台优惠政策,吸引社会资金投入进来。

《能源》:在很多地方小水电从业者看来,增效扩容改造是一项十分值得期待的扶持政策,这项政策执行的标准是什么?

田中兴: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确实是一项值得期待的扶持政策。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带动并鼓励地方政府、企业加大投入,对老旧农村水电站实施增效扩容改造,显著提高这些电站的能效水平,增加可再生能源供应,增强电站的发展后劲,同时消除电站安全隐患、改善河流生态环境、增强农村水电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2011年,财政部、水利部出台了《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项目支持条件及补助标准进行了明确。中央财政支持的增效扩容改造必须是单站装机5万千瓦以下、1995年以前投产运行的老旧电站;改造后增效扩容潜力原则上需达到20%以上,对于惠农作用明显和综合效益较大的项目,增效扩容潜力不得低于10%。同时,对电站符合相关规划、筹融资能力、管理水平等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中央财政按改造后装机容量给予定额补助。

目前,增效扩容改造正在浙江、重庆进行全面试点,在湖北、湖南、广西、陕西进行部分试点,在完成试点任务,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将在全国开展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

《能源》:国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农村电网的升级改造。但据了解,通过农村水电站供电形成的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电网,自1998年国家实施农村电网“两改一同价”以来,始终没有纳入改造范围。目前这部分地区存在着供电质量差、安全隐患大、农村用电电价乱等情况,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田中兴:受多种因素制约,中西部偏远地区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电网一直未纳入全国农网改造范围。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大部分处于经济落后的老少边穷地区,山高路远,农民居住极为分散,农网建设与改造的难度大,成本高。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电网线路、变压器等损耗大,维护费用高,电站企业处于保本微利的状态,没有承贷能力,无法自筹资金进行改造。据调查,目前全国未进行改造的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电网共有520个,涉及18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4个县、904个乡镇、5420个行政村,供电人口182万户、682万人。

我们在调研基础上,召开了农村水电直供电片区电网改造座谈会和专家咨询会,并和有关部门进行了多次沟通协调,争取尽早提出政策建议,积极推动这项工作。

《能源》:近年来,提高水电特别是小水电上网电价的呼声频频出现,您如何看待目前的小水电电价水平,认为小水电电价走向如何?

田中兴:长期以来,小水电上网电价普遍较低。2005年煤电价格联动,只有重庆、河南、贵州、河北等11个省小水电上网电价进行了调整。近几年,为适当疏导电价矛盾,国家于2008、2009、2011年先后3次上调了上网电价,吉林、河北、江苏、安徽、广东、重庆、贵州、陕西等少数省份上调了小水电上网电价,但上调数均未超过每度电2分钱。从全国平均上网电价来看,目前小水电仅为0.28元/千瓦时,火电0.36元/千瓦时,核电0.50元/千瓦时,风电大体为0.55元/千瓦时,太阳能标杆电价1.09元/千瓦时,小水电上网电价大大低于同类可再生能源、核电和火电的电价。小水电如此低廉的上网电价,没有体现国家鼓励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政策导向,制约了小水电自身的发展。

小水电是非化石能源中技术成熟、清洁、安全和可再生的能源。在低碳环保、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力发展水电,改善能源结构是必然选择。广东省2011年底明确,将各种电源的加权上网价(即平均购电价)作为新一轮小水电电价最低保护价标准。为了鼓励水电的发展,小水电上网电价起码应不低于所在省级行政区域的平均上网电价,今后在定价中还应充分体现可再生能源的优势。

《能源》:前段时间,有媒体报道部分地区的小水电无序开发,造成河道减流甚至断流,请问您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田中兴:关于媒体报道的部分地区小水电无序开发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的问题,我们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了实地调查,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座谈。小水电在解决农村无电缺电问题、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发展山区县域经济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60多年小水电发展的辉煌成就,成为中国山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浓墨重彩的篇章。随着国家投融资体制、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科学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入,小水电在发展过程中也还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这些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影响小水电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定位,我们应该用历史的视角、客观的态度来看待它,努力寻找解决办法。

小水电开发必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宗旨,努力实现从过去强调水能的充分利用、强调发电功能、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有限、有序、有偿开发水能资源。加大政府投入,把有中央财政投入的小水电项目建成保护生态、农民受益、安全可靠、良性运行的示范和样板工程,引导小水电健康、有序开发。解决小水电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根本的办法是加快推进农村水电立法,把农村水电纳入法制轨道。

中国式路径

分布在中国广袤土地上的小水电,有着怎样的共同面孔与发展路径?它将如何打开投资进入之门?

我国的小水电资源居世界第一位。根据最新全国农村水能资源调查评价成果,我国大陆地区单站装机容量5万kW及以下的小水电技术可开发量为1.28亿kW,年发电量为5350亿kW•h。其中西部地区可开发量为7952.9万kW,占全国的62.1%。小水电资源分布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1715个县(市),主要集中在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的西部边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小水电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与我国贫困人口、退耕还林区、自然保护区、天然林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的分布基本一致。

经过60多年的努力,我国小水电得到了快速发展,在可再生能源供给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至2011年底已建成小水电站45000座,装机容量6200多万千瓦,占全国水电装机和年发电量的近30%。我国小水电的发展是将人民群众和地方政府的经验和做法上升为国家政策的具体实践。

开发小水电可解决当地用电问题,建设农村电气化是群众的首创。为鼓励群众自主办电的积极性,国家先后提出了电力建设必须坚持大、中、小并举和国家办电与地方办电相结合;小水电要坚持“自建、自管、自用”的方针,贯彻“以电养电”、“小水电要有自己的供电区”和水电“优先调度”、“全额上网、同网同价”等一系列政策。

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下,充分调动了地方和群众办电的积极性,小水电得到快速发展,有效解决了农村用电问题。据统计,2008年至2010年,中央共投入小水电资金40亿元,带动社会投资1280亿元,相当于中央投入1元钱,带动社会资金32元。

小水电发展于农村,服务于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党中央始终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发展小水电作为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连续几年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的1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强农村水能资源规划和管理,推进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扩大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实施范围和规模,加大对贫困地区小水电开发投入和信贷支持,继续实施农村电网改造。

目前我国探索出了小水电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效结合的新路子。为保护山区生态环境和退耕还林成果,启动了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通过政府扶持开发小水电,就近低价供给农民,解决农民的生活燃料,使农民不再上山砍柴,保护山区植被。小水电代燃料工程的实施,解放了农村劳动力,增加了农民收入,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山区农民告别了祖祖辈辈上山砍柴、烟熏火燎的日子,过上了现代、文明、健康的新生活,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探索了一条小水电开发与生态建设有效结合的新路子。

另外,我国还建立了完善的小水电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了小水电规划、设计、施工、安装、试验、运行、设备制造等完整的技术标准体系,为小水电发展提供了完善的技术支撑与服务。目前,中国有100多家科研院所、1000多家设计和施工单位、500多家小水电设备企业为小水电的发展提供产品和服务。我国小水电产品和服务也得到了国际上的广泛认可。

娄底试点求变

这个南方试点地区正展示着小水电蕴含的几乎所有利与弊。它也跋涉在小水电从乡村工业向现代产业转型的大阵痛中。

才下过一场冬雨,大洋江水流稍显湍急,在浑浊的河面上偶尔能看见一两艘采沙船——它们有时顺带淘金。河的两岸,是暗绿的沉默田野。

炉观电站坐落在大洋江左侧一处陡峭丘陵下,靠近河边的厂房像一处失去喧嚣的革命时代公社礼堂。墙体已经泛黄,用桐油淬过的杉木屋顶下,几个暗红的大字报字体“炉观电站”正顽固地暴露出它的年代属性。

这座建于1974年、拥有两台800千瓦装机的小水电站,是湖南娄底新化县建成最早的水电站,当地人称为“娘婆子”电站。它的上游,是装机11400千瓦的双江口电站,在下游,大洋江这条资江的支流上,还有四五处比炉观更小的水电站。

像它的同行一样,炉观电站正等待改变的契机。此前不久,因被列入电气化改造试点项目,两台服役30多年,产自南京线路器材厂的水轮发电机中的一台被来自韶关电机厂的新机组所取代。

据炉观电站管理所所长戴俊青介绍,炉观年平均发电量为750万度电,新机组更换完毕后,功率将提高20%-30%。但显然还谈不上宽裕——这座装机1600千瓦的微型国有电站,拥有98位职工(总装机330万千瓦的二滩电厂,在职员工也不过100名上下),此外,还有27位指望炉观微薄的电量变现以领取退休金。

因此,有着自尊历史的炉观电站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尴尬现实:设备老化、人员冗余、电价偏低(当前为每度0.235元)、径流发电(直接截河引水,无调蓄功能)。如果再加上30多年间它对周边20多个村子的灌溉与供电,它几乎兼具公众眼里小水电所有的弊与利。更重要的是,在遍布全国类型各异的小水电中,类似这种乡村作坊式的能源工业比比皆是。如何将其适当引向现代转型,才是试点真正要义。

电价痼疾

困扰娄底小水电的首要难题,自然是低廉的电价。相比全国0.28元每度的小水电平均上网电价,娄底小水电,还在该标准之下。经过近年提价后,差距已有所缩小。

毗邻新化同属娄底辖下的涟源市,也在2011年争取到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的身份。据该市水务局提供的一份报告显示,截至2011年初,该市小水电最高上网电价为每度0.29元,最低为0.205元。而上网运行成本平均每度高达0.3353元(含人工与折旧)。

除此之外,涟源市水务局农电股股长张安连告诉《能源》记者,“在执行中还要受到峰谷和丰枯价格的打压,使得涟源径流电站实际上网电价比核准电价低10%-20%。”

在此背景下,当前涟源49座电站中,有4座倒闭等待破产或变卖,有4座处于全年停产状态,有12座处于半停产状态。涟源全市109台机组中有69台机组处于带病运营状态。仍在运营的41座电站,有39座处于亏损状态。全市两万多千瓦的小水电总装机,每年合计亏损约500万元。

如何弥补亏损换取收支平衡,成为考验业主统计知识的难题。除去银行贷款、职工集资外,还得将折旧费用不纳入统计范围。员工待遇自然难以可观,涟源市小水电职工人均年收入大约在2万元左右,新化炉观电站则只有1.5万元——这还不赖,据新化县水利局副局长袁名光介绍,该县很多民营电站员工待遇每月只有四五百元。

以当前该地的上网电价水准,去吸引小水电投资者不啻于天方夜谭。《能源》杂志记者在新化县水利局电管股办公室看见一份电站招标合同:一个装机600千瓦的电站,只需10万元便获转让。

小水电业者的抱怨,却不全在电价上网标准过低。1998年全国农网大改造前,地方小水电都有其直供区,这是块不通过大电网直接送达附近乡镇村庄的小水电势力范围。但由于各地小网繁杂,且年久失修,供电不稳甚或部分地区因各级累加成本,送达农户家中电价高达1元以上。

自直供区被收缴至大电网后,这些小水电此前旱涝保收的发电收入,便大为缩水。“原先直供区我们以0.4-0.6元售出给当地农户,现在全部按照核准电价两毛多售给电网。“此前‘发供互抵’也由一年一抵改为半年一抵,直至现在一月一抵,丰水季节的电价就只能以白菜价卖给电网。”涟源市水务局副局长谭卫东说,“而且由于有些原来的直供区还由之前的小水电网代管,枯水季节电站回购也必须以市场价向电网购买。”

新化炉观电站则换取了一个相对容易接受的方案——移交20多个村子每年消费约两三百万度电的直供区后,为98位在职职工换来10个全额县财政编制和50个差额财政编制。显而易见的是,对当前以民营投资为主体的小水电来说,炉观个案难以推广。

转型台阶

小水电要走出当前困境,还需有争取电价抬升之外的整体战略。

与农村电气化工程相辅,小水电代燃料工程从2003年开始启动。位于湘江支流孙水沙溪河涟源茅塘镇境内的沙河电站,是这项工程的受益者。这座拥有392米水头的小水电站(喷嘴水流速度快过子弹)在工程完工后,将由原来的1630千瓦扩建为2430千瓦装机。关键在于,它将获得中央和省厅共计350万元的改建资金(其中省厅20万已到位,中央330万资金仍在争取中)。

农村电气化和小水电代燃料两大工程,是各地小水电争取的目标,不过诱惑并不强烈。每年各4亿的中央扶植资金,在全国几百个县平均下来,意味着两者能带动的改造更新空间较为狭窄。娄底市水利局农电科科长袁飞跃坦承:“这些项目太难争取,争取到后资金也是杯水车薪。相比之下,我们更期待增效扩容改造工程。”

按照中央的定额补助标准,中部地区为1000元/千瓦,同时省厅也应给予相应补助数字。湖南娄底也被列入试点地区,据娄底市水利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娄底共有86座符合标准的电站。“这项政策针对的是1995年以前的老电站,当前改造成本大概是3000—4000元/千瓦,改造完成后效能会提高如果国家和省厅资金都能及时到位,那么前景会相当可观。”袁飞跃说。

然而,在基层翘首期待国家提升电价和加大财政扶植力度时,行业也需检讨审视自身问题。除上述残留直供区所暴露的问题外,产业转型还面临历史、意识、产权和环境等多方位挑战。

新化沙河电站管理所所长黄新初告诉《能源》记者,当前沙河电站共有职工28名,这比新化炉观少不少。但原因并非更追求效率——沙河电站的股份被三家分割:涟源市水务局占55%、沙河村集体占20%,而附近的龙山林场则据有剩下的25%。各家为限制彼此塞人,达成不再增加职工的共识。相比沙河电站清晰的产权,当地多家民营电站因为收益和债务,已发生多起纠纷。

记者在采访现场看到,多处狭窄的河流被各级大小水坝拦截——径流被截后通过引水渠供给几公里甚至十几公里外的电厂,这段河流便时刻面临断流的危险。据了解,仅新化一县,未来可增加的电站还有约50处。一旦电价抬升导致投资冲动,如何审慎规划这些潜力空间,届时并非易事。

对此,国家水利部农电局局长田中兴强调:“下一步小水电改造开发我们将更加注重农民利益,更加注重生态环境,更加注重统筹协调,努力实现从过去强调水能的充分利用、强调发电功能、注重经济效益,转变为有限、有序、有偿开发水能资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田中兴:小水电上网电价亟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