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国网青海电力完成全国首次、青海首笔跨越多条电力通道、大范围跨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经营区域的绿电交易,将来自青海的8万千瓦时绿电在16天内送入广东,实现青海绿电在全国范围内优化配置。
实现新能源装机
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
青海,被誉为“中华水塔”。这里水丰、光富、风好、地广,发展清洁能源可谓是得天独厚。
电网是推动清洁能源开发、促进绿电消纳、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的重要支撑。近年来,青海电网以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为目标,在省内建成东部750千伏“日”字形、西部750千伏“8”字形坚强骨干网架。同时,随着青豫特高压投运、青海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络通道增至7回,青海电网成为东接甘肃、南联西藏、西引新疆、直通中原的交直流多端枢纽型电网。
2023年,国网青海电力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青海电网已初步具备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形态。
在青海广袤的大地上,风机叶片迎风转动,光伏板在高原阳光下熠熠生辉,清洁电力通过电网汇集、升压,跨越山河,最终安全、稳定、高效地注入中东部地区,驱动工厂的机器、牵引飞驰的地铁、守护千家万户的夏日清凉……
一组数据感受青海电能的“含绿量”
截至2025年5月底,青海省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7138万千瓦,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5499万千瓦,分别占青海电网发电总装机的94.2%和72.6%。
2025年1~5月,青海新能源累计发电量246.9亿千瓦时,占全省总发电量的52.1%。
据测算,青海每外送1亿千瓦时绿电,相当于为受电地区减少标煤消耗约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8万吨。
实现绿电价值机制创新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青海绿电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为进一步发挥绿电价值,青海在大力促进清洁能源本省消纳的同时,持续提升外送能力,依托电力市场服务全国电力保供大局,助力全国能源清洁低碳转型。
绿电要送得出、落得下、用得好,离不开实现绿电价值的机制创新:
外送绿电926.47亿千瓦时
“十四五”以来,青海累计外送电量1027.13亿千瓦时,其中清洁能源电量926.47亿千瓦时。
交易范围拓展至16个省份
依托全国统一电力市场,青海绿电外送范围扩展至北京、上海、河南、广东等1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电力交易规模与品种持续创新,市场化机制日益成熟。
区块链赋能青海绿电“热销”
2022年7月,国网青海电力在“e—交易”平台开设绿色电力交易专区,实现了与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的纵向数据贯通。国网青海电力依托区块链技术完整记录绿电生产、交易和消费全生命周期数据,为绿电消费提供权威可靠的证明。
这一次,青海绿电送广东是里程碑式的“破圈”。从“青豫直流”到“青粤联动”,青海正书写着“西电东送”的新篇章。
青海绿电发展“里程碑”
2016年11月
青海清洁能源首度跨区外销,5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外送江苏省。
2017年6月
开省域电网全清洁能源供电之先河,“绿电7日”打破全清洁能源供电世界纪录。此后,从9天,15天,31天到35天,屡次刷新并保持这一世界纪录。
2020年12月
世界首条专为清洁能源外送而建的特高压工程——±800千伏青豫直流工程投运。
2021年1月
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9成,新能源装机占比超6成,青海电网成为全国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占比最高的省域电网。
2022年1月
世界最大规模新能源分布式调相机群在青海全面建成投运,解决大直流、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安全问题,大幅提升新能源送出能力。
2022年12月
由国网青海电力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调度系统上线运行,建成全环节新能源调控运行技术支持体系,为“双高”特性电网一体化运行控制提供了坚强支撑。
2023年8月
青海在全国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
2024年6月
建成投运国内首个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持续推进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开辟绿色算电协同发展新赛道。
2025年6月
青海绿电首次成功送入广东,这也是青海绿电首次跨国家电网与南方电网经营区域实现外送。
一度绿电,跨越山河,情牵粤青。
西电东送,绿意盎然,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