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石油进口突破警戒线提示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

众所周之,我国是一个依赖于石油进口的国家。下面的一则消息我们看了以后会有很大感受,因为,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从国际上来看,石油对外依存度50%是一条警戒线。现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实际上已突破了这条警戒线。

据2008年12月26日《上海证券报》的报道,国家信息中心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08年1至10月份,全国石油产量同比增长2.21%,石油加工量同比增长5.6%,这显示国内石油生产与需求增速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而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也已增加到55%。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不必对此过于紧张,依存度取决于一国的产油炼油能力。

自2002年我国继美国之后成为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费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导致能源资源需求空前放大,石油对外依存度正在逐年攀升。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家起,15年时间,对外依存度就达到了55%。一些分析人士指出,从国际上来看,石油对外依存度50%是一条警戒线。现在,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到55%,实际上已突破了这条警戒线。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依存度已经接近50%,进口、内产石油各占一半天下,很难说进口石油是国内自产石油的补充了,如果进口在10%、20%还可以说是补充,但50%的权重就很难说了。

笔者认为,石油进口突破警戒线提示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要降低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需要采取一切行动来争取少用油,使能源需求偏低:一是开展节油行动,改变当前的消费习惯,目前我国小汽车增长过快,追求大排量的消费方式不可提倡,在这方面中国还需要向日本、欧洲学习,争取在排量上实现低排量;二是燃油替代,进行技术攻关,进行非常规石油的提炼,这是相当有潜力的,例如非粮原料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液体燃料,此外还包括天然气替代,这是一个不错的选择,通过国内天然气、进口天然气两条途径来有力推进。

只要经济需要如此多的石油,就要进口石油以保证供应。目前我国建的战略石油储备,就是一个短期的防控体系,不过还需要一段时间发生作用。当然,现在突破警戒线似乎对国内市场不会产生太大影响,但其负面作用却不能低估,意味着我国能源环境已从“比较安全”向“比较不安全”转移。这并不是耸人听闻的说法。在未来10年,石油的净进口需求仍将按年均10%的速度增长。中国经济要持续发展,对石油需求必定增加,目前来看,对石油的消费是难以降低的。这是由于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对石油具有很强的刚性需求。

世界石油市场的出口要依靠中国石油稳定的进口。发达国家的经济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了,对石油的消耗基本处于饱和状态;而中国目前的石油消费量,主要是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任何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必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无可回避。日本经济发展时期,石油需求的增长也很快,甚至超过中国目前消耗的石油量,只不过日本赶上的是低油价时代,中国却赶上了高油价时代。当然,进口量不断攀升,也会对中国的能源供应安全带来较大风险。但这是我们无法规避的,只能尽量弱化其影响。解决我国的进口安全,我们不能操之过急。随着中国国力的提高,海军、空军实力的增强,海运安全方面也会得到好转,只要能够拿到油源,我们都会过去。另外,石油储备要尽快付诸行动,不能中断。只是,这些事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解决的。

[page_break]

  中国的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造成中国对国外能源的依赖程度增强,也涉及国内石油供应的安全。中国经济是世界经济的一部分,中国石油市场也是世界石油市场的一部分。因为中国经济是外向型经济,不仅仅是石油,还包括其他方面,诸如矿石、矿物等。作为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物资,55%对外依存度所带来的石油供应风险不容忽视。随着我国石油进口量的迅猛增加,必须考虑建立战略石油储备作为保障石油供应的手段之一,它是国家整个能源安全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55%对外依存度使国内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问题更加清晰:我国的能源供应不可能满足无节制的消耗需求。

  按照目前国内石油探明储量和各大油田生产能力估算,今后国内原油产量增长有限,约为1.8至2.0亿吨/年,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对石油需求的快速增长,2020年前,我国石油消费量将增至5亿吨,届时将有3亿吨需要进口。一旦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将会对国内经济产生严重影响。2008年初以来,国际原油价格一路攀升,从100美元/桶涨至147美元/桶。在油价一路飙升的情形下,我国原油进口仍保持增长,不仅增加了国家外汇支出,而且严重影响和波及工业、农业、交通动力以及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成本的增加,严重影响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甚至危及国家经济安全。

  应该看到,石油资源是有限的,由于人类需求的不断增加,在不远的将来将面临枯竭的危险。专家预测,尽管国际油价现在处于低位,但这只是暂时的现象。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渐减少,国际油价将会越来越高。那么,石油逐渐减少或者没有了石油以后怎么办,是坐以待毙还是另辟蹊径?为了减少对石油的依赖,一些国家提出结束使用石油的设想,瑞典就是其中之一。

  瑞典政府2006年2月提出减少石油依赖的计划,该计划旨在推进全国使用可再生的能源来替代矿物燃料,对石油的依赖将在2020年结束。瑞典经济曾在上世纪70年代遭受油价上涨的打击。此后,瑞典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如今该国几乎所有的电力能源都来自于核能和水能,仅在交通上依靠石油。今后10年内,瑞典还将所有取暖方式转换为依靠地热能和废热。

瑞典结束对石油的依赖的计划无疑是大胆,但又是具有可操作性的。这对我国减少石油依赖提供了新鲜的经验。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要摆脱对石油的依赖,就必须开发可再生能源,建立高效率的电厂,降低车辆油耗,开发新的动力来源,在节约能源上作出更多的努力。目前,在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石油的消费比重为20%左右。因此,现在乃至今后较长时间,应对石油安全挑战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控制石油使用量的增长速度。

有专家认为,一旦国际石油市场发生不可预料的变化,将会对国内经济会产生影响。油价高企,进口量持续增加,外汇支出也会增加。虽然我国的外债风险并不一定会发生,但其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会加大。国际油价变化、来源地石油供应中断等等,虽然不一定会发生,但其发生的可能性,谁都无法预测。这种可能性,对我国经济造成伤害的风险性会增强。此外,另有权威专家这样表示,美国原油进口的3/4来自西半球的加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这对美国来说是安全的;余下的1/4来自中东、非洲、东南亚等,一旦中东爆发战争,美国不会面临石油危机,而中国则首当其冲,我们绝大多数进口原油来自中东,这是不得不面临的严峻形势。造成我国石油进口风险指数居高的主要因素之一,就是目前我国的石油进口通道过于单一,主要依赖于海上油轮运输,其中90%左右要依靠外籍油轮运输,而且80%的石油进口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虽然马六甲海峡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和新加坡三国共管,但也受到美国、日本等国家的海军布防。因此,如果美国向伊朗开战,波斯湾的霍尔木兹海峡将封锁,要不了多少天,中国大街上的汽车便会寂静无声,这不是耸人听闻,更不是杞人忧天,因为我们基本上没有石油储备。

[page_break]

现实逼迫我国必须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全面开展节约能源活动,将节约能源提升到我国基本国策的高度。着力开发利用新能源、替代能源,我国在太阳能热水器、风力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地热采暖和地热发电、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等方面已经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只要适当给予政策支持,有望成为替代能源。

上世纪70年代发生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使世界各大石油消费国深刻认识到建立石油储备的重要性。石油储备已经成为有效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2003年,我国首次确立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制度,规划了四个储备基地即浙江的镇海和岱山、青岛的黄岛、大连的新港。一期建设计划形成储备相当于30天石油净进口量的能力。其中浙江镇海的石油储备基地已基本建成,储存量520 万立方米,年底即可投入使用。根据国际经验,统筹考虑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我国石油储备能力建设,近期目标可按上年度60天净进口量来考虑,即2500万吨以上。从长远看,2020年左右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60%时,应按90天净进口量的规模来安排我国 的战略石油储备。同时,国家还要建立安全预警应对机制,以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造成石油供应急剧变化甚至中断,提高我国石油安全的保障程度。

同时,积极发展替代能源,缓解石油供应压力。开发利用石油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是当今世界能源发展的大趋势和热点。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石油供需形势,我们要积极推进车用替代燃料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车用替代燃料包括压缩天然气、液化石油气、 天然气合成油、煤基液化、生物质燃料和氢燃料电池等。按现有技术的成熟情况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技术成熟、可以推广应用的,如CNG、LPG和燃料乙醇等;第二类是技术较成熟,但成本高、推广使用还存在一些问题的,如GTL和CTL等;第三类是在应用上存在较大问题,技术有待成熟的,如氢燃料电池等。

我国可再生能源资源比较丰富,预计可再生能源每年的可获得量为73亿吨标准煤。其中,可经济开发的5万千瓦以下的小水电资源总计1.25亿千瓦, 50%分布在西南地区。 据保守估计,我国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有几亿千瓦,地热、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也都有相当大的潜力。应当采取多渠道和灵活方式鼓励发展利用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石油进口突破警戒线提示发展新能源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