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美国“锁喉”?光伏将再遭“重击”:对多晶硅进口调查!

近日,一则消息在全球能源和贸易领域掀起波澜。

据美国联邦公报通知显示,美国商务部于7月1日依据《贸易扩张法》第232条,正式启动对多晶硅及其衍生产品的进口调查,但相关通知于7月15日才通过美国联邦公报对外公布。

多晶硅,作为半导体制造和光伏产业的核心基础材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半导体领域,高纯度的多晶硅是制造芯片的关键原料,支撑着现代电子科技产业的飞速发展;在光伏产业中,多晶硅更是占据主导地位,是生产光伏电池板的主要材料,对于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此次针对多晶硅进口展开调查,背后有着复杂且值得深入探究的多重因素。

从美国国内产业发展角度来看,近年来,美国的光伏产业虽有一定发展,但相较于一些在该领域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国家,仍面临诸多挑战。

美国本土的多晶硅生产企业在全球市场竞争中,面临着成本较高、产能有限等问题。一些国外进口的多晶硅产品凭借价格优势,在美国市场占据了相当份额。

以2024年为例,美国国内多晶硅企业的市场份额与进口产品相比,差距较为明显。美国部分产业利益相关方认为,大量低价进口的多晶硅产品对美国本土相关产业的发展造成了挤压,威胁到了产业的生存与发展空间,这或许是推动美国商务部展开此次调查的直接原因之一。

从战略层面考量,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重视程度的不断提升,光伏产业已成为各国争夺未来能源市场的重要战场。

美国政府将能源安全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多晶硅作为光伏产业的关键材料,其供应链的稳定性对于美国实现能源独立和安全战略目标至关重要。

美国担心过度依赖进口多晶硅,可能在面临国际政治冲突或其他特殊情况时,导致光伏产业供应链断裂,进而影响到整个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的推进,危及国家能源安全。

此次调查程序依据《贸易扩张法》第 232 条展开,该条款允许美国总统在确认进口产品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时,有权调整关税政策。

按照规定,此次调查的法定完成周期为270天,预计将在2026年春季前形成最终建议报告。这一调查结果的走向,将对全球多晶硅产业以及相关国家的贸易关系产生深远影响。

若调查结果认定进口多晶硅产品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威胁,美国极有可能采取提高关税等贸易限制措施。这将直接导致进口多晶硅产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大幅上涨。

对于美国国内的光伏企业而言,短期内,原材料成本的飙升可能使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一些依赖进口多晶硅的中小企业甚至可能面临经营困境。

从长期来看,这或许会促使美国国内光伏企业加大对本土多晶硅生产的投资,推动本土多晶硅产业的发展,提高产业的自给率。然而,这一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在本土产能提升之前,美国光伏产业的发展速度可能会受到抑制。

在全球多晶硅市场方面,美国是多晶硅的重要进口国之一,其贸易政策的变动将对全球市场格局产生连锁反应。

若美国提高进口关税,减少多晶硅进口量,那些原本以美国为主要出口市场的国家和地区,如中国、东南亚部分国家等,多晶硅产品的出口将受到冲击。

这可能促使这些国家和地区积极开拓其他国际市场,寻找新的贸易增长点,全球多晶硅贸易流向将发生改变。同时,全球多晶硅市场的价格体系也可能因美国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出现波动,影响整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

从贸易关系角度而言,美国此次对多晶硅进口展开调查,无疑给本就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增添了新的不确定性。

此前,美国在光伏产业领域已多次发起贸易调查。

2011年,SolarWorld牵头联合其它6 家美国光伏企业,就曾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诉,称中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市场非法倾销多晶硅光伏电池,随后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展开“双反”调查。

此次对多晶硅进口调查,可能引发相关国家的反制措施,进一步加剧贸易摩擦,破坏全球光伏产业的贸易生态。

回顾历史,美国在光伏产业贸易政策上的调整并非首次。早在2012年,美国就对中国输美光伏产品作出反倾销、反补贴终裁,征收高额关税。

此后,在2024年5月,美国还决定对东南亚四国光伏产品重启双反调查。这些过往的贸易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美国在光伏产业领域保护本土产业、争夺市场份额的一贯诉求。

美国商务部启动对多晶硅进口调查这一事件,牵一发而动全身。其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国内,更波及全球多晶硅产业和国际贸易格局。

在全球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构建开放合作的全球能源治理体系的大背景下,希望美国能够秉持客观、公正的态度,审慎对待此次调查结果,避免采取过度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以免对全球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合作造成不必要的阻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美国“锁喉”?光伏将再遭“重击”:对多晶硅进口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