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可燃冰像块泥巴
说到可燃冰,很多人的脑海里可能就浮现出白花花的呈燃烧状的跟冰块似的物体。事实上,“我国这次取得的样品不是外界所传的像冰块一样的固体”,中国地质调查局的张海啟博士说。
5月1日发现了水合物,但是一直到5月6日才得到了证实。取上来的样用科学家的话说“就是一块泥巴嘛”,“泥巴”大概五六厘米之间,其中是薄雾状的肉眼看不到的可燃冰,是由很细小的、斑点状的小颗粒组成。
据张博士介绍,国际上发现的可燃冰中的甲烷气体含量是88%到99.9%。此次取得的南海可燃冰则达到99.7%、99.8%,基本上就是最高值,标志着中国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水平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南海可燃冰储量约700亿吨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博士估计,从目前地质构造条件看,南海可燃冰储量大约在700亿吨左右。
之前曾有报道预测:中国南海北部陆坡天然气水合物远景资源量可达上百亿吨油当量。张博士指出,这个预测是在指标基础上做的预测,比较慎重,是保守估计。可燃冰一般这么理解:有就不会少,纯净的可燃冰一立方米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来,所以能量密度非常高。如果按这个比例来算,一立方米的泥巴可能有20多倍相当于常温常量的天然气,是比较可观的。
开发受技术环境经济制约
中国天然气水合物海上勘探历时9年,投入了5亿元的资金,是继美国、日本、印度之后第一个通过国家级的研发计划采到水合物样品的国家。
据估算,天然气水合物所含的有机碳是已知的煤炭、石油等的两倍。不过,开采天然气水合物难度非常大,这同样是全世界都面临的难题。
吴士存院长介绍,由于可燃冰生成环境复杂、特殊,因此开采难度大。它是甲烷与水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生成并存在的,若环境发生变化,可燃冰就会迅速分解、挥发,易造成井喷,还可能引发海底滑坡,甚至海啸。第二,它可能造成全球气候变暖,因为甲烷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比二氧化碳更严重。第三,目前可燃冰的开采成本高达200美元/立方米,折合成天然气要1美元/立方米,而目前国内天然气造价仅在1元/立方米,这是勘测、开采可燃冰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商业化开发需二三十年
在张博士看来,这次的工作不能叫开发,只是一个调查,“涉及到开发我觉得还是一个比较遥远的事情”。他认为在调查阶段作出资源评价,然后再进行商业勘探,接着为开采做准备,然后再到开采,再到商业开发,这个阶段“可能需要二三十年,所以这方面的过程我们现在重要的还是要做前期的战略调查。”
张博士指出,在水深上千米的海洋勘探可燃冰太难了,跟直接在地上打钻开采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难度,30年能商业化开发就算是比较早的了。当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如果关键技术水合物的开发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展,如果商业规模的开采成本也不高了,而且不会破坏环境,时间可能会提前一些。
可燃冰(新闻词典)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在海底的低温和压力下,甲烷被包进水分子中,形成一种冰冷的白色透明结晶,称为“甲烷水合物”,由于它外表看上去像冰,但又具易燃特性,能像蜡烛一样燃烧,故又称为“可燃冰”。目前,可燃冰主要分布在东、西太平洋和大西洋西部边缘,保存在海底和永久冻土层内。海底可燃冰分布的范围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是迄今为止海底最具价值的矿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