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信息量大!三一重能公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国际能源网/风电头条(微信号:wind-2005s)获悉,10月14日,三一重能股份有限公司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笔者将投资者交流主要内容介绍整理如下:

问题 1:公司上游原材料的价格变动趋势,对公司成本的整体影响幅度?

公司生产类物料,受大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共1个品类,其中大宗资源型金属13个、化工品类8个,半年度原材料出现整体下行趋势,公司进行复盘,跟踪价格趋势,调整谈判策略。谈判达成10个品类3-8%不同程度降幅,3季度开始执行。预计下半年开始将进一步增加降本力度,维护盈利空间,打造具有度电成本优势的平价绿色能源。

问题 2:对整机制造行业和公司未来盈利水平有什么展望?

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风电市场,拥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风电行业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政策推进下进入高速发展阶段,装机量、招标量将持续增长。

随着陆上风电、海上风电的国家补贴取消,行业进行平价时代。国内风电市场整体竞争更趋激烈,导致招标价格的快速下降,整体毛利率水平呈下降趋势。未来,随着招标价格企稳,以及技术进步、风机大型化发展,行业内降本控费能力的增强,预计公司毛利率将保持在行业平均水平,稳定在10%-20%区间。

问题 3:公司相对友商的成本优势来源,降本能力优势?

(1)产业链布局区别

叶片为风机设备重要组件,成本占比达到整机的25%左右。2019年以来,公司风机销售绝大部分叶片实现自产,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成本集约能力提升。公司风机组发电机也为自产,进一步提升公司风机设备的毛利率。

(2)三一属于制造行业优势企业,有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三一重能凭借完善的成本控制体系,具有优秀的成本管控能力。

(3)公司全面推动风电机组大型化、轻量化、智能化研发,推动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问题 4:风机大型化对招标价格的影响?

整体来看,大兆瓦机型的单位千瓦投标价格相对较低。5.XMW机型投标报价在 1800-2000 元/kW 之间,6.XMW机型投标报价在1500-1700元/kW之间。风机大型化的趋势使风电机组单位千瓦的成本降低,从而促进了投标价格的下调。

问题 5:公司十四五是否有具体的战略目标?

风电行业的发展与国家五年规划及配套政策密切相关三一成功的核心是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的同时,擅于着眼长远、规划未来。三一重能秉承“品质改变世界”的理念,坚持以“推动人类高效使用清洁能源”为愿景,立志成为新能源领域优秀“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为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砥砺前行。

结合十四五规划与公司实际经营情况,三一重能制定了“531发展战略目标”与“国内风电第一规划”,每年进步一名,致力于成为国内风电整机制造商领军企业,具体内容包括提升五大能力:核心技术、工艺与质量、成本管控、获取风资源、国际化;加大三项投入:人才保障、资金配套、产业协同;抓住一个机遇:2030碳中和 、2060碳达峰。此外,公司在研发能力、营销能力、供应链、数字化能力、资本运作等方面也制定了很多具体的战略目标。

问题 6:公司海上机型的规划,技术是否会选择半直驱,目前出货量情况?

海上风机产品目前在筹备阶段,已积极进行研发领域布局,预计2023年将推出海上机型。

公司在技术路线上,除了对双馈技术路线进行深入探索和拓展外,也会实施开展半直驱路线的研究与储备,未来将视情况考虑技术路线取舍。

问题 7:上半年公司毛利率同比增长为负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改善措施?

上半年综合毛利率 27.03%同比下降约6.73个点,风机及配件毛利率23.44%同比下降约 7.47 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风电市场进入平价时代后,销售价格大幅下降,不含塔筒单千瓦售价由最高3300元/KW下降到1600元/KW左右。虽然风机大型化单千瓦成本也大幅下降,但价格下降的幅度较成本下降的幅度更大。改善措施:

1)全面推动风电机组大型化、轻量化、智能化研发,推动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2)通过产品协同设计、加强供应链保障、提升生产效率等措施,大幅降低产品成本,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3)进一步优化收入结构,提升风场运营收入占比,使企业盈利能力均衡发展。

问题 8:公司目前海外业务拓展进度如何?

公司已组建几十人的海外业务开发团队,在中亚、东南亚、拉美等区域进行布局,推行人员本地化,开发当地市场,并成立专门的大客户团队,深耕国内外风电大客户项目,目前已在个别国家实现突破。

问题 9:公司在工厂或生产基地方面有没有拓展计划?

截至目前,公司有南口和和通榆两条整机生产线。张家口、通榆和韶山三个叶片生产基地及南口电机厂。今年,公司投资新建湖南郴州工厂、内蒙古巴彦淖尔工厂。

问题10:公司海外战略目标、布局,海外市场价格的看法?

海外未来中国整机商出口机会众多,未来中国风机出口要像光伏组件出口一样占据海外市场重要份额。目前公司正常顺利推进,重点布局越南、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印度、巴西等区域,重点开拓全球风机大客户。同时公司积极参加目前的德国汉堡风能展,提高公司宣传力度,借助三一全球品牌,后续几年努力将海外出口份额逐步提升到10%-50%。

海外市场价格要比国内更优,海外客户看重不只是价格,还看重品牌、公司治理结构、服务、质量、方案解决等多种因素,能获得海外客户认可的国内供应商目前为少数。海外市场中海外厂商价格又比国内厂商价格高,海外市场更多的是国内厂商竞争,而且海外价格降幅比国内小。

问题11:公司海上战略目标,技术路线选择,对未来价格走势判断,是否考虑当地产业投入?

海上风机公司正在试制测试过程中,逐步可以参与海上风机的竞标,目前进展一切顺利,预计明年将成为公司的起点和亮点。

在技术路线上,除了对双馈技术路线进行深入探索和拓展展外,也会实施开展半直驱路线的研究与储备,参照许多厂商商,实行两种技术路线并举。

海上综合工程造价持续在下降过程中,目前已突破1万元,预计后续还会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目前海上如果是销售风机并未要求在当地投资建厂,但如果想获取海上风资源一般会要求在当地投资,目前海上风场建设大多为央企为主,厂商开发较少。

问题12:三四季度及全年出货量目标?

2022年上半年看,风机销售容量在1.4GW左右,同比增长50%-60%,预计全年销售量同比增长35%-45%。

问题13:公司三四季度毛利率预期,毛利率优势未来如何进一步巩固,有什么策略?

预计全年主机毛利率较去年会有一定幅度下滑,预计全年毛利率同比有 3%-4%左右区间下滑。

后续将继续发挥三一组织效率、人员效率高的优势,增强成本、费用管控能力,在轻量化的优势基础上,提高公司产品质量、发电能力优势,为业主创造更高的价值,进一步巩固成本优势。

问题14:行业全年装机容量预期、明年装机容量的展望,明年主要机型及价格趋势?

今年预计装机容量在50GW左右,明年装机容量较今年会有一定幅度提升,目前主要机型容量主要偏向于5MW以上,未来陆上价格走势将探底企稳,海上风电价格还有一定的降幅空间。

问题15、上游零部件厂商近期及未来价格走势,轴承、叶片、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会不会受装机需求增加而涨价。

上半年随着大宗商品价格走低,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价格也会随着有所降低,随着行业旺季到来,预计后续90米以上叶片、主轴承短期会出现供应不足的情况。

问题16:公司3MW以上和以下交付比例,对应的毛利率情况。

目前3MW以上机型交付可占到90%以上,毛利率方面3MW以下毛利率会略高于3MW以上,3MW以下毛利率更高主要是较早取得的,中标价格较高,目前中标、交付的绝大部分都是大功率机型,受风机平价、大型化影响,大功率机型毛利率有所下降。

问题17:今年上半年现金流同比改善的原因?

从行业特殊性看,风电整机行业上半年为淡季、下半年为旺季,上半年需要兑现去年底大批量采购的供应商款项,所以会出现上半年经营现金流为负的情况,下半年随着订单大批量的交付验收,将会有较大现金流的流入,一般到年底时现金流会转为正。

公司2022年上半年经营现金流均表现净流出10.12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出23.82亿元,同比有大幅改善,现金流改善情况在同行业中也处于前列。公司本期经营现金流较上年同期大幅改善,主要是回款率同比提升,2022 年公司风机订单预付款、投料款回款较上年同期增加,EPC及发电回款较上年同期增加。

问题18:公司叶片实现自产,会不会布局其他零部件企业。

叶片实现自主研发、生产,除了保供外还可以实现对外销售,今年也会实现一定规模的对外销售,叶片自产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未来在有盈余产能的基础上会加大对外销售,创造价值。

零部件企业公司之前做了个别零部件的布局投资,其他零部件企业在合适的情况下再会考虑投资,进行一些深度的合作。

问题19:公司对于碳纤维叶片、新塔筒等新技术材料的应用

随着叶片长度逐步突破、叶轮直径变大,碳纤维在长叶片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后续碳纤维在叶片会有更大规模的使用。

塔筒方面,目前国内在分片、钢混塔筒的技术相对成熟,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后续在国内推广应用会相对顺利。

目前我们已在自建风场进行测试应用,后续在大兆瓦趋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问题20:公司对风资源的开发情况

目前资源竞争很激烈,同时资源开发回报也不错,风资源开发上公司也在加大力度,在一些相对有优势的地方会有亮点,这也是公司的主要发力点。

问题21:公司毛利率高于同行业,除叶片、电机自产外,其他影响因素是?

首先,公司与上游厂商合作的自主权更高;第二,在设计理念方面,率先推出风机平价机型;第三,公司制造效率优势,柔性生产线特点,一条生产线可以生产多种机型;第四,公司管理及激励制度优势,鼓励研发创新,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公司创造利润。

问题22:公司在整机设计革新方面做了哪些工作?能够做到把握风机大型化趋势。

设计方面,公司率先引入智能设计理念,迭代效率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在设计时通过穿透设计考虑原材料供需、市场变化等多种因素提升了迭代水平。近年来,轻量化、新材料使用、箱变上置等方面,公司有突出创新。

问题23:半年报显示,7.XMW-8.XMW平台产品已并网测试,公司在陆风市场占有率的发展目标?

陆风是国内风电市场的第一主战场,公司近年来也采取了聚焦陆风策略,2021年公司在陆风市场的市占率排名是行业第五,今年希望能继续取得进步,并在今后取得持续进步。在此过程中,公司会综合考虑质量优先、客户需求等多种因素。

问题24:公司海上风机的技术路线?

公司采取双馈和半直驱两种技术并举的方式。

问题25:风机大型化发展,今年招标价格的变动趋势?公司毛利率水平要求?

行业整体来看,5月份后到目前,陆上风机招标价格企稳,个别有小幅回升;海上风机招标价格在持续下降,未来还有一定下降空间。2021年招标价格下降更多受技术进步、成本下降驱动,2022年成本下降较慢,价格下降更多受竞争加剧驱动。

风机制造商的毛利率取决于客户需求、技术进步和竞争格局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希望能保持毛利率竞争优势。

问题26:公司运营及在建风场规模?公司下半年风场出售计划?

风电场运营及出售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存量风力发电站453.9MW,存量光伏电站43.4255MW,在建风场293.9MW。此外,公司在洽谈的储备风场资源可观,主要分布于湖南、三北等地区。

公司根据需求端情况、建设情况、存量风场情况进行风场转让。今年下半年不排除有风场出售的计划,如果有合适的买家、价格合适,公司会根据需求端谈判进展推进风场出售事项,具体能产生多少投资收益需要具体看出售哪个风场而定,每个风场的投入、容量等情况各不相同。

问题27:三季度装机量较少,四季度装机量是否会有明显改善?对应零部件是否会有紧缺现象出现?

整体来看,行业三季度装机量较少,装机进度受疫情管控等因素影响,四季度装机量预计会有明显增加。目前影响装机量增长的因素主要不是零部件供应因素,而是基础施工随季节变化有窗口期的影响。整体来看,目前相对紧俏的零部件有90米以上叶片、单列锥轴承,其他零部件供应正常。

问题28:公司海上风电、海外风电的发展规划?是否有海外建厂计划?

公司按陆上、海外、海上的优先级推进。公司在积极布局海外市场,海外风电市场价格和发展空间较好,加上股东方在海外市场资源的协同,希望能在海外实现业务突破,并逐步提升海外收入比例。

海上风电业务,风险相对较高,公司希望能够做好扎实的准备后进入。

长期来看,海外业务需就地建厂生产,短期来看,需要看需求情况。公司灵活性更高,有多种可采取的合作方式。

问题29:公司海上有什么进入计划,技术路线如何选择,对未来价格走势判断?

海上风机公司正在试制测试过程中,逐步可以参与海上风机的竞标,目前进展一切顺利,预计明年将有突破。

在技术路线上,除了对双馈技术路线进行深入探索和拓展外,也会实施开展半直驱路线的研究与储备,参照许多厂商,实行两种技术路线并举。

海上综合工程造价持续在下降过程中,预计后续还会有一定的下降空间。

问题30:7-8月份行业交付不及预期的原因,公司三四季度及全年出货量目标?

目前受工程施工进度等原因影响,下游吊装进度较为缓慢,并未出现明显加快,预计9月份开始会有好转。

2022年上半年看,风机销售容量在1.4GW左右,同比增长50%-60%,预计全年销售量同比增长 35%-45%。

问题31:公司海外战略进展如何,团队如何搭建?

公司已组建几十人的海外业务开发团队,在中亚、东南亚、拉美等区域进行布局,推行人员本地化,开发当地市场,并成立专门的大客户团队,深耕国内外风电大客户项目,目前已在个别国家实现突破。

问题32:行业全年装机容量预期、明年装机容量的展望,未来价格趋势如何?

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294万千瓦,去年同期为1,0847万千瓦, 同比增加19.37%。

今年预计装机容量在45-50GW左右,明年装机容量较今年会有一定幅度提升,预计明年装机容量在70-80GW左右,未来陆上价格走势将探底企稳,海上风电价格还有一定的降幅空间。

问题33:未来交付各机型占比情况如何?

目前交付的机型中90%以上为3.0MW 的机型,其中5.0MW以上超过50%,未来交付的机型将大部分是5.0WM以上的机型。

问题34:公司目前在手订单有多少?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7.5GW,截止目前在手订单有一定幅度提升。

问题35:公司三四季度毛利率预期。

预计全年主机毛利率较去年会有一定幅度下滑,同比预计3%-4%左右下滑。

问题36:三季度装机量较少,四季度装机量是否会有明显改善?对应零部件是否会有紧缺现象出现?

整体来看,行业三季度装机量较少,装机进度受疫情管控等因素影响业主开工,四季度装机量预计会有明显增加。整体来看,随着装机旺季到来,90米以上叶片、主轴承可能会存在短期的短缺,其他零部件供应正常。

问题37:公司上游零部件原材料的价格变动趋势,对公司成本的整体影响幅度。

公司生产类物料,受大宗原材料的价格波动较大的共有21个品类,其中大宗资源型金属13个、化工品类8个,半年度原材料出现整体下行趋势,公司进行复盘,跟踪价格趋势,调整谈判策略。谈判达成10个品类3-8%不同程度降幅,3季度开始执行。预计下半年开始将进一步增加降本力度,维护盈利空间,打造具有度电成本优势的平价绿色能源。

问题38:公司对于碳纤维叶片、新塔筒等新技术材料的应用。

随着叶片长度逐步突破、叶轮直径变大,碳纤维在长叶片上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预计后续碳纤维在叶片会有更大规模的使用。

塔筒方面,目前国内在分片、钢混塔筒的技术相对成熟,已在国外广泛应用,后续在国内推广应用会相对顺利。目前我们已在自建风场进行测试应用,后续在大兆瓦趋势下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

问题39:公司风电场在建规模,后续开发、转让出售计划。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存量风力发电站453.9MW,存量光伏电站 43.4255MW,在建风场293.9MW。

一般来看,风场自持不是公司的主要经营考虑,公司根据需求端情况、建设情况、存量风场情况进行风场转让。出售风场业务为公司的一项经常性业务,公司出售风场是公司销售风机及承接 EPC 业务的一种实现方式,未来也是公司的业务之一。后续如果有合适的买家、价格,公司会根据需求端谈判进展推进风场出售事项,具有持续性。

问题40:公司对风资源的开发情况。

目前资源竞争很激烈,同时资源开发回报不错,公司也在风资源开发上加大力度,在一些相对有优势的地方(如湖南、三北地区)进行布局,这也是公司主要的发力点。

问题41:上半年公司与友商的毛利率优势在缩小,后续公司如何保持成本优势?

上半年由于其他厂商可能存在产品结构不同,受益于去年海上风电强装潮的订单,上半年交付海上订单毛利率较高,向上拉动整体毛利率;同时在技术、供应链上,各厂商互相保持较快追随脚步,缩小了互相之间的差距。公司的成本优势主要有如下:

先进设计理念:全面推动风电机组大型化、轻量化、智能化研发,尤其轻量化的设计直接会给公司带来较大的材料成本、吊装成本优势;

科学产业链布局:公司风机销售使用的绝大部分叶片、发电机实现自产,能够更好地发挥协同效应,成本集约能力提升,进一步提升公司风机设备的毛利率;

效率高:三一属于制造行业优势企业,有完善的成本管控体系,推行智能工厂建设,建造了主机柔性生产线,同时制定良好的组织激励制度,人员效率、组织效率、生产效率较以前大幅提高。

问题42:后续还有哪些降本措施来进一步保证毛利率水平。

1、研发设计降本:加强大兆瓦机型的研发,降低度电成本;

2、质量成本:加强质量成本管理,把控质量风险,降低质量成本;

3、供应链降本:整合上下游资源,推动部分关键零部件供应商优化及布局;

4、成本复盘:针对各主销机型全面推动成本穿透复盘,包括研发、工艺、制造、商务等各个环节降本。

5、费用管控:通过实现智能化智造,提高制造效率,降低人工成本;通过加强对制造过程的管理,精益求精,降低不必要的物料损耗。

问题43:行业上半年、三季度的装机量?四季度的装机量预期?

今年上半年全国风电新增发电装机容量1,294 万千瓦,去年同期为1,084 万千瓦, 同比增加19.37%。

截至8月底的装机量为1,614万千瓦,8月份单月的装机量为121万千瓦,低于预期。预计9月份和四季度装机量有回升,预计全年装机容量在45-50GW左右。明年装机容量较今年会有一定幅度提升,预计明年装机容量在70-80GW 左右。

问题44:公司在手订单情况,明年出货量规划。

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在手订单约7.5GW,截止目前在手订单又有一定幅度提升。2023年的出货量目前还没有估计,预计在今年底做一些相应的规划。

问题45:整机厂商核心竞争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

从中短期来看,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产品技术水平,尤其是平价时代,产品技术水平更加重要;

(2)风资源获取能力;

(3)供应链布局能力。

从长期来看,主要取决于产品技术水平和供应链布局能力。

问题46:行业招标价格持续下探,是否已经触底?

行业整体来看,5 月份后到目前,陆上风机招标价格企稳,个别有小幅回升;海上风机招标价格在持续下降,未来还有一定下降空间。2021年招标价格下降更多受技术进步、成本下降驱动,2022年成本下降较慢,价格下降更多受竞争加剧驱动。

问题47:招标价格23年的变动趋势预期?

随着全国各类基地项目的逐渐推进,预计2023年市场招标规模相比2022年会有显著提升。与此同时,基地项目将会通过采用大容量机组,降低风电场整体的建设成本,风机产品价格将保持稳定甚至略有提升。

问题48:前一年度的招标量和后一年度的装机量是什么关系?产业链明年是否会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

从行业整体来看,后一年度的装机量约占前一年度的招标量的70%左右。按明年整体70-80GW的装机量来看,因为机组的大型化发展,虽然装机容量在上升,但是装机台数远低于抢装潮时期的装机台数,产业链供应压力不大,影响装机的主要是疫情影响的施工进度。

问题49:公司2022年在售的主力机型。

2022年销售的机型中,3MW以上机型销售容量占比超过90%,5MW以上机型销售容量占比超过50%。在手订单中,5MW以上机型容量占比超过60%。

问题50:公司叶片是否有外销?

叶片实现自主研发、生产,除了保供外还可以实现对外销售,今年也会实现一定规模的对外销售,叶片自产给公司带来了一定的优势和竞争力,未来在有盈余产能的基础上会加大对外销售,创造价值。

问题51:存量风场、在建风场规模?转让计划?

风电场运营及出售为公司主营业务之一,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存量风力发电站453.9MW,存量光伏电站43.4255MW,在建风场293.9MW。此外,公司在洽谈的储备风场资源可观,主要分布于湖南、三北等地区。

公司根据需求端情况、建设情况、存量风场情况进行风场转让。今年下半年不排除有风场出售的计划,如果有合适的买家、价格合适,公司会根据需求端谈判进展推进风场出售事项,具体能产生多少投资收益需要具体看出售哪个风场而定,每个风场的投入、容量等情况各不相同。

问题52:研发费用占比?

上半年,公司整体研发费用占收入比为7.14%。因行业整体表现为下半年营业收入规模明显大于上半年,研发费用支出金额在每个季度相对比较固定,因此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表现为上半年高于下半年,综合全年来看,预计研发费用占比为 5%左右。

公司研发费用较高的原因是,为适应平价时代大兆瓦陆上风机发展趋势,抓住海上风电发展机遇,公司加大了919项目、915项目及SI-18X625项目等项目的研发投入。

问题53:公司业务发展与股东方的协同优势?

公司符合独立性要求,拥有独立的法人治理体系。股东方对于公司的协同优势首先体现在管理体制与企业文化的传承;其次,股东方拥有十多年海外发展经验,借助股东方相关经验优势,有利于公司海外业务拓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信息量大!三一重能公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