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二维材料与能源器件研究组研究员吴忠帅团队发展了低成本、规模化的丝网印刷技术,制备出优良的二次水系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相关进展发表在《国家科学评论》(National Science Review)上。在同期期刊上,韩国蔚山国家科学技术究院(UNIST)微型储能专家Sang-Young Lee为该文撰写点评文章“可规模、更安全、可印刷的锌锰平面微型电池可广泛应用于智能电子器件”,对该工作进行了评价。
新一代微型化、可穿戴电子产品的发展极大地刺激了人们对与之相匹配的新概念、高安全、长寿命微型储能器件,尤其是平面化微型电池的迫切需求。平面化微型电池具有高度集成一体化的特点,克服了传统三明治构型电池体积大、机械柔性差、弯曲状态下界面易分离等缺点,是非常具有发展前景的一类新型可穿戴电子器件功率源。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池功率源的安全性能,研究人员正在积极开发高安全水系电解液取代可燃性有机电解液,构建安全性高的水系平面化微型电池。其中,得益于电极材料的丰富储量,锌锰水系电池备受关注。然而,目前发展与集成电子器件高度兼容的高安全、低成本平面锌锰电池关键制备技术仍然非常缺乏。
为解决这一问题,该团队发展了一种低成本、简单高效、规模化的丝网印刷技术,成功制备出兼具良好机械柔性、高安全和长寿命的新概念水系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科研人员首先以二氧化锰、锌粉、石墨烯为功能材料,分别配置出锌锰电池的正负电极和石墨烯集流体触变性油墨;然后采用多步丝网印刷的方法,实现了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简单、低成本的规模化制备。该锌锰电池不仅具有环境友好、高安全的特点,而且表现出了超长的工作寿命,在5C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300圈仍能保持83.9%的比容量,同时兼具良好的机械柔性和性能一致性。此外,印刷基底的多样性可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重要的是,丝网印刷是工业上已成熟的技术,因此该工作提出了一种非常有工业应用前景的规模化制备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的方法,也为其他平面化柔性储能器件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该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等的资助。
大连化物所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大连化物所平面化锌锰微型电池研究取得新进展
相关推荐
- 绵阳桃花岛酒店储能项目顺利并网
- 【科普】工商业用户侧储能方式有哪些?最具发展潜力的技术路径竟然是它
- 4MW/8.36MWh项目开工,西储能源再创行业新标杆!
- 内蒙古能源达拉特旗矿区光伏+储能项目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 技术推介: 万马新能源电池健康检测,开启动力电池智能管理新时代
- 无惧极端环境 | 天合储能场景化解决方案,赋能储能价值实现
- 两大机构联合解锁构网型储能极限工况!
- 宁德时代动力电池使用量连续八年全球第一
- 加速全球绿色转型!宁德时代与国际物流巨头DHL签约
- 西电电力系统召开“10MW级磁悬浮飞轮储能关键技术”项目工作会
- 富仁能源一批工商业项目成功并网
- 依托动力电池等优势选取产业园区!江苏《加快推进低空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发布
- 楚能新能源首批688Ah超大容量电芯下线!
- 场景为王,直击痛点!储能新方案引领光储价值未来
- 福建新一轮以旧换新来了!新能源汽车最高补贴2万元
- 携手新加坡能源集团,星辰新能布局成都研发营销中心
- 每车可补12万!江苏省发文加力扩围实施新能源公交车以旧换新
- 南网储能公司储能科研院实验中心电池检测实验室获得CNAS资质认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