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第一天,海上风电领域传出好消息:中广核汕尾甲子一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20号风机基础开始沉桩作业。这拉开了全国平价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的序幕,也昭示着我国新能源平价上网啃下了最后一块硬骨头。
根据报道显示,甲子一风电项目规划装机容量50万千瓦,拟安装78台6.45兆瓦风电机组,配套建设1座220千瓦海上升压站,同时配套建设中广核后湖、甲子一、甲子二项目共用的陆上升压站(集控中心)。与此同时,后湖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91台风机也全部吊装完成。
也就是说,甲子一与后湖共用一个陆上升压站后,可使其规模达到100万千瓦。
但是,对比发现,甲子一采用6.45兆瓦风电机组,后湖采用5.5兆瓦风电机组,在总规模50万千瓦不变的条件下,甲子一所用风机为78台,比后湖风机数量减少13台。这也意味着,吊装周期大幅缩短,这将大幅降低施工成本。
不仅如此,随着单机容量提升,可影响大容量机组主机边际成本大幅降低,同时影响着采购成本的下降。
无独有偶。9月8日,华润电力发布浙江省苍南海上风电项目风机招标公告。为了降成本,在此次招标公告中,华润要求“投标机型单机容量应不低于5兆瓦”,最晚交货时间为2023年上半年,这意味着项目电价很可能从补贴电价直接成为平价。
同月,中广核象山途茨海上风电场开始风机招标。公开信息显示,该项目总容量为28万千瓦,最迟风机交货时间为2022年11月15日,这无疑也是一个平价项目。
全面实现平价上网是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目标。在政策层面,2021年以后,中央财政将取消海上风电补贴的背景下,成本相对较高的海上风电正在蹄疾步稳推进。
长期以来,国内风电行业对补贴的依赖程度较高,成本下降相对较慢。同时,电力消纳情况也是导致风电装机波动的重要因素。不过,随着特高压建设持续推进及储能的规模化发展,都将助力风电消纳,形势一片大好。海上风电迈出平价上网的第一步,也意味着新能源平价上网已啃下最后一块硬骨头。
此次海上风电项目平价上网,将加速风电行业成本的下降。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风电行业更要一起将成本下降落实到具体行动中。
目前来看,在“十四五”期间,风电行业降本空间巨大:通过风机大型化来提升发电效率,加大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短板,提升运维水平,充分发挥智能化、智慧化技术等方面。因此,海上风电平价上网虽然短期无法实现规模化,但长期来看,想象空间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