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合理、高效使用能源 节流比开源更重要

近年来,全国上下“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新能源”的呼声日渐高涨,而围绕太阳能、风电、生物质能等新能源应运而生的新建企业和项目也在全国遍地开花,并在国家政策、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取得了不错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与调动各方资源、积极推动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相比,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对能源的节约、高效使用,创造出来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则远远超出。因此,许多业内人士和专家都将“合理高效使用能源行为”称之为“第五能源”。


  尽管国家早在多年前就提出了“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政策。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往往“舍近求远”,一窝蜂地寻找新能源、新项目的开发。短期内迅速形成了新能源开发热潮。相反,对于现有能源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开发和利用,鲜有人问津。一些节能企业在艰难生存中单打独斗,远不如新能源发展景气。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发展新能源、上马新项目,容易出成绩,形成鲜明的经济增长拉动。符合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增长的初衷。而节约现有能源,在操作上缺乏直接经济效益增长的拉动,还容易陷入“口号化、概念化”怪圈中。


  其次,在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国家在税收、资金等方面给予了企业政策性支撑,使得一些新能源企业的发展势头渐长,盈利能力较强。尽管各种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的技术、设备和产品琳琅满目,相关企业也在积极投入,却无法享受到来自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撑。一些企业手握节能技术和产品,却无法面对市场化的竞争和挑战。


  其实,当前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已暴露出“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低产出”的弊端,如果继续这种粗放型增长模式,不仅会加大已经存在的资源和环境制约,更无法实现可持续发展。此外,我国许多企业的新能源开发还处于政策支持、计划调配的封闭环境。一旦市场化,将无法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寻找企业盈亏平衡点。


  因此,要从根本上建设节能型社会,就必须要扭转节能化的政策支持方向。一方面,要加大对节能行为和节能型企业的支持与奖励,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对节能行为和产品的奖励体系,实现全社会联动的节能机制。另一方面,平衡对节能与发展新能源的关系,在鼓励进行新能源的发展过程中,还要强调节能意识,避免陷入“为了节能而节能”的怪圈。


  笔者以为,要想从根本上解决我国节能化发展过程中的问题,长久之计还是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系,鼓励企业及个人的节能行为。同时,逐步在能源发展过程中引发市场化的竞争机制,增加企业的应对能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合理、高效使用能源 节流比开源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