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低碳环保 大势所趋

  在2009年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前,许多企业已开始实行绿色战略。大会的初衷是建立一个新的规范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几十个主要国家领导人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并被视为支持该提议。但哥本哈根会议最终似乎成为一场闹剧,只有4个企业领导人出席了第二年在坎昆的气候会议,至于2011年的德班会议,企业几乎无人出席。

  尽管政府为碳排放定价的尝试以失败告终,但越来越多的企业却在绿色项目中发现了商机。

  绿色项目的商业价值

  根据安永会计师事务所近期对300位大型跨国公司总裁的问卷调查,83%的人表示,他们希望德班峰会可以达成一项多边协议,取代已问题重重的京都议定书,并且帮助形成碳排放的定价。

  尽管联合国方面的进程搁浅,同时又面临困难的经济形势,许多公司仍然增大了环境友好型投资。根据安永的调查,44%的人表示他们公司在可持续发展项目(长期稳定的,主要针对绿色战略同时兼顾雇员福利的项目)上的投资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都有所增长。另外44%的人表示,不像政府在绿色项目上的投资那样起伏不定,企业投资一般比较稳定。安永可持续发展研究方面负责人胡安·科斯达·克利芒强调,许多公司发现,即使在较少的碳排放规范下,环保方面的投资仍然具有商业价值。

  经过改进的能源利用方式与浪费的管理方式之间的对比可作为典型。面对高油价,小小的改变就可以节省一大笔开支,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公司会在哥本哈根会议约束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仍然雄心勃勃地确立了一系列减排目标。

  沃尔玛在2005年确立了自己的减排目标,仅运输燃料一项就声称一年减排量超过两亿美元。特易购公司则计划,在2050年前实行碳中和,并声称每年可减少2.39亿美元的碳排放。根据相关机构收集的超过500家大型公司关于碳排放的数据显示,迄今为止,59%的减排方面的投资都会在3年内获得回报。

  环保的实际好处

  可再生能源价格的下降为公司提供了另一条降低成本的途径。利用太阳能和风能的优势在于它们是分散分布的,将太阳能板或者风力发电机装在工厂屋顶,就可获得用于开动机器的电能。这正是它吸引矿产企业的原因,因为这些企业一般都位于不方便接入国家电网的地方。必和必拓、力拓以及美国铝业都参与了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美国铝业在尝试衡量自己对环境的影响,因为这可以在其遇到排放监管时提供辩护依据,或获取绿色津贴。

  在接受最新的碳排放披露项目问卷调查的公司中,有68%声称,它们会将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战略作为核心战略之一。考虑到过量绿色公关废话的存在,要辨别这些企业是否说到做到其实并不容易。但是,即使确如它们所言,也可能是因为它们认为有必要为进入一个水和其他自然资源越来越缺乏的世界做打算。商品价格一直攀升,旱灾在包括中国和印度在内的高速发展中国家越来越常见。根据普华永道最新调查显示,大部分的公司总裁都认为资源缺乏相对于气候变化的蔓延,对公司中期的发展是更大的威胁。

  那些对资源管制愤愤不平的公司,总体来说,都是在环保上有投入的公司,包括可口可乐、联合利华、雀巢和百事,它们都极力开发发展中国家市场,并需要使用大量的水资源。每一个拥护环保政策的公司都遵循着相似的模式。至少都曾受到环保主义者的抨击,如可口可乐对HFC氟利昂制冷剂的使用,百事对塑料垃圾的倾倒,雀巢和联合利华同砍伐热带雨林的棕榈油公司之间的关联等。这些公司在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内都在改善它们的环保记录,而在这过程中,它们都变得确信环保是有好处的。

  不仅是看上去更环保

  降低能源的成本仅是一个方面。世界范围内的短缺也提供了赚钱的新机遇,如通过推广在生产或使用中利用珍稀资源较少的产品。联合利华可持续发展项目负责人盖文·尼思说,“我们知道未来会是怎样,水将变得稀缺,能源价格将提高,在越来越拥挤的城市地区,公共卫生形势将变得非常严峻”。虽然,他未必是正确的,但是联合利华的确将资金投在了他所说的这些方面。

  联合利华已开始在亚洲销售一些专门设计的产品来应对资源紧缺的未来,包括用于清洁井的洗涤剂,这种洗涤剂在低温下依然可保持良好的洗涤效果,并且用较少的水就可冲洗干净。麦肯锡全球研究院认为,有效利用能源和资源可在2030年前使全球每年节省2.9万亿美元,并可极大控制碳排放量。同时,还可为使用环保战略的公司带来飞来之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低碳环保 大势所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