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重整开启,中利集团能否“逆天改命”?

ST中利开启“复活”倒计时。2023年1月30日,春节后开盘首日,ST中利触及涨停板。至此,该股近一年内涨停29次。

关于股价异动原因,同花顺分析指出,是由于2023年1月18日,公司获悉江苏欣意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公司不能清偿到期债务且已经明显缺乏清偿能力,但具有重整价值为由,向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对公司进行重整,并申请启动预重整程序。

自因大股东占用非经营性款项而戴帽以来,中利集团一直不被外界所看好。而卖掉赚钱的电缆“老黄牛”业务,全力支持光伏业务这匹“赛马”等一系列行为,令其一举一动颇受资本市场关注。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11月8日,由于信披违规,中利集团被证监会立案调查,更是引起了业界对其退市风险的猜测。

时势转换,挣扎求生半年后,中利终于迎来重整信号。该公司能否借此机遇实现“重生”,成为行业近期热烈讨论的话题。

重整契机

对于本次重整公布的关键时间点,业内分析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硅料价格下跌。2022年12月23日,ST中利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硅材料在公司光伏组件产品成本中占比最大。上游硅料、硅片等主要原材料价格下降,有利于公司原材料成本下降。从近期市场趋势看,硅料价格正趋近于正常区间,这将使该企业的毛利率回归到正常水准。

组件利润回升。中利的核心逻辑是光伏电池片和组件营收和净利润大幅度增长,这也是所有组件公司的预期,随着通威等几大多晶硅企业产能顺利爬坡,业内判断组件端或许可以回到10个点利润,这对解决中利资金链和光伏项目投产问题有巨大帮助。

另一值得关注的原因是——光伏装机量暴增的风口。业内预计,2023年光伏装机120-130GW,其中主要增量来自地面电站。主产业链降价刺激将令对价格敏感的地面电站重回高点。这与中利集团一直以来在光伏业务上的布局不谋而合。

此外,业内人士称,中利重整或许与当地政府的要求有关。2022年,江苏GDP达122875.6亿元,同比增长2.8%,位列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疫情结束,经济发展回归首位,作为江苏省常熟市的知名企业,中利快速摆脱困境,是企业与政府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戴帽风波

江苏中利集团早年起家于电缆业务,2009年于深交所上市。2010年进入光伏行业,开始电缆与光伏业务双驱动经营。2012年后,中利在光伏赛道的发展模式主要为电池与组件生产、投资电站、销售电站。

受欧洲双反影响,2013年、2014年,中利业绩出现负增长。2014年,我国持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投入支持力度,改革扶贫机制,推进精准扶贫,建设大量分布式扶贫电站,这恰好契合了中利的发展战略,但公司却并没有按设定目标进入高速发展。

讲到这里,我们需要回顾下当年光伏产业的发展背景。彼时光伏还是一个严重依赖政府补贴的行业,拿下指标投资电站上网发电,是光伏企业的核心诉求。

也是因此,在2018年,一纸严控光伏装机规模的政策“531”新政出台后,中利集团的电站生意受到严重影响,开始一路亏损。

雪上加霜的是,在行业去补贴后,光伏产业以煤炭标杆价作为收购价,中利各个电站处于亏损状态,不到两年时间,其光伏电站与扶贫电站的毛利率出现了大幅下降。

中利集团2020年度财务报表

于是中利的核心困境开始显现:缺钱。为了缓解缺钱问题,中利开启了一系列操作:2018年12月,中利集团抛出定增预案,拟募资16.79亿元,意图全资控股中利电子,被否决后,改为出售中利电子股权;2018年3月5日,中利集团召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使用不超过10亿元的闲置募集资金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使用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后续这笔款项因超期归还违反规定,收到了深交所的监管函。

但这些动作并未掀起大的波澜,真正令其陷入困境的,是在2022年5月29日,中利集团公告截至目前公司控股股东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余额8.77亿元,因公司控股股东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问题未解决,公司股票交易将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股票简称由“中利集团”变更为“ST中利”。

能否困境反转

被ST后,中利集团陷入艰难求生的困境,本次重整是否能解开这一“死结”?我们从三方面来看:

从公司层面看。此前受专网通信业务暴雷影响,中利集团亏损巨大,同时光伏业务也出现了严重亏损,尽管波折不断,但中利集团对光伏业务一直寄予厚望。据悉,其光伏业务主要专注于单晶高效电池和大尺寸(182、210)光伏组件的研发,截至2022年10月,公司拥有HJT电池及组件研发专利等技术储备十九项,拥有 TOPcon 电池及组件研发专利等技术储备二十七项。

说完研发,我们来看财务数据。公开资料显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高达87%,其中短期借款39亿元,一年内到期非流动负债6.41亿元,短期偿债压力极大。

但解决中利的资金问题并非希望全无。

中利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腾晖光伏,是全球前十大光伏制造商、国内领先的光伏电站开发商之一,其品牌价值高达300亿。

2022年3月,中利集团公告260亿元的光伏项目建设。内容是腾晖光伏与河北省阜平县政府,及其财政局子公司众为新能源签署合作协议,在未来5年三方共同投资建设绿色低碳新能源产业基地,总投资额约260亿元。

在2022年的半年报中,中利集团明确提出:"下半年,公司将进一步努力做好引入具有光伏产业协同效应的战略投资者工作,争取为公司明年的经营上个新台阶奠定扎实的基础。"可见其复兴光伏业务的决心。

去年初,中利层三天内两度公告出售赚钱的光缆业务,目的是回笼资金解困。将战略调整为聚焦光伏业务,或许有希望为中利集团打开一条新的出路。

从营收层面看。2022上半年中利集团光伏业务营收26.58亿,占比56.95%,是集团主要收入来源。腾晖光伏2022上半年,光伏组件及电池片业务实现营收24.81亿元,同比上涨124.19%,毛利率5.64%,向好态势明显。成本变化,我们观察毛利率数据可知一二。2022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9.36%,2021年上半年为9.14%,虽然同比增幅不大,但趋势已经开始向上。

最后是想象空间。腾晖光伏主要有两大业务板块,一是生产电池与组件,二是光伏电站开发。根据行业机构预测,今年硅料价格将跌至8-10万/吨,硅片价格在2.5元左右,在此背景下,电站开发的利润将重回高点。此前由于资金紧张,腾晖光伏的电站业务处于停滞状态,目前看来,重整以后腾晖光伏的业绩或将借电站推广的风口实现高速增长。

从想象力出发,还有另一种假设。未来所有的地面风光电站都将逐步进入电力市场,都面临市场化电价的冲击。若中利的资金链跟不上,项目进度不达预期,光伏产业政策出现变化,或许“ST中利”不仅摘帽无望,反倒会有退市风险。

可以大胆猜测,今年或许是中利集团的脱胎换骨年。硅料降价带来下游装机提速,俄乌冲突与能源危机使可再生能源需求提升,预计全球2023年装机将超350GW,同比提升超40%。上游技术变革放缓,电池有望引领今年光伏行业的技术推动。

中利集团解决资金问题后,或将借此机会,迎来期待已久的“翻身”时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重整开启,中利集团能否“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