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姚冀众博士(左)和颜步一博士展示大面积印刷制备的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
新华网杭州6月23日电(记者 朱涵)我国研究人员通过新型材料研发和工艺创新,使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大面积组件的转化效率提升至16%,该数据为目前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最高转化率。
这一数据取得国际权威机构认证并被《太阳能电池效率记录表》收录,于21日发表于光伏领域权威杂志《光伏进展:研究与应用》。《太阳能电池效率记录表》由澳大利亚和美国权威学者联合编制,记录不同类型的光伏电池和组件的世界最高效率,每半年发布一次。
这项研究由杭州纤纳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完成。该企业由三位“80后”海归博士在杭州创立,先后承担了两项国家科技部光伏新材料相关的专项课题。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近年出现的新型光伏技术,因其具有较为优异的光电转化率,且原料丰富、成本低廉、生产环保,成为广受关注的热门研究领域。
研究人员介绍,一个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组件由若干个小型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经复杂工艺连接而成,组件的工作效率往往取决于转换效率最低的电池单体,因此,高转换率和可靠工艺是推进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的关键因素。
“研发团队通过新型界面材料的开发和生产工艺的创新,研发出高可靠性的钙钛矿印刷工艺,使钙钛矿组件的生产过程可以像印刷报纸一样,变得快速连续可控,团队自主研发的检测设备则实现了对产品质量的实时在线监测。”纤纳光电的负责人姚冀众博士表示,提高材料转化效率和稳定性有效保障了大面积生产中的效率均一性。
“16%的光电转化率已接近市场主流太阳能电池组件的效率。” 姚冀众博士说,人工合成钙钛矿所用的原料均为常见的金属盐,来源广泛,电池的制备过程中无需高温高压环境,不产生有毒有害气体。此外,扩大生产规模后,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制造成本有望达到目前太阳能电池成本的1/3到1/5。
纤纳光电首席技术官颜步一介绍,团队研发的钙钛矿太能电池组件面积为16平方厘米,呈薄膜状,可大尺度弯曲,不仅能够印刷在玻璃表面制备玻璃基底太阳能,还可以附着于轻柔材料表面、用于可穿戴电子设备等。
光伏领域著名学者、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讲席教授杨阳认为,这一成果将有力推进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商业化进程。研究人员还表示,在我国完善光伏发电补贴标准、建立补贴逐步下调机制的背景下,太阳能电池成本的降低将帮助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利于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