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大的民营石油企业会员组织――石油委,日前上书国家发改委称,玉米制乙醇汽油项目浪费产能,推高了国内玉米价格,应该立即叫停。
玉米本是人畜共用的食物,更是养殖业不可缺少的原料,大量用其加工车用乙醇汽油,必然会造成市场短缺,引起连锁反应。如果只是企业的自发行为,用市场手段和价格杠杆加以调节便可奏效。但相关部门给以高额补助鼓励,那么问题出在没有根据实际情况变化及时调整政策。
为推进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的发展,相关部门以每吨1880元的补贴和免税政策,鼓励企业用玉米生产乙醇汽油,初期政策出台有一定客观原因,但后来证明这实际上是因小失大。
我国虽然是能源输入大国,但用自产的玉米生产乙醇汽油,其产量对于国内的汽油需求来说实在微不足道,如果由此拉高国内玉米价格,给饲料产业带来危机则有些得不偿失。
推进和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项目,必须符合产业导向,不能慌不择路,更不能守株待兔。鼓励废物利用和再生利用至关重要。我国是个农业大国,麦秸、稻秆等充裕,在秸秆已成废料被付之一炬时,制定补贴政策,鼓励企业以其为原料加工乙醇汽油,既可促进生物汽油的技术发展,又能解决汽车与百姓争粮食的问题。决策部门如果这样去鼓励,对可持续发展才会有益无害。
汽车“吃”玉米,影响到饲料业,该叫停应该是过时的政策补贴。如今,我国的玉米陈粮已经减少,玉米进口已取代出口,仅今年上半年就净进口玉米7800万吨,而且价格相对海外来说还要偏高,这与补贴玉米制乙醇汽油不无关系。为此,有关部门应考虑废止补贴政策,将其转移到鼓励利用麦秸、稻秆等原料加工乙醇汽油上来,让秸秆也找到新的出路,变废为宝,不失为一举
汽车“吃”玉米,该停的是过时补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汽车“吃”玉米,该停的是过时补贴
相关推荐
- 燃料乙醇原料供应趋紧再次引官方媒体注意 明年玉米供需紧平衡
- 30万吨燃料乙醇项目落户巴彦县 年可转化100万吨玉米
- 为玉米找出路吉林将诞生国内领先燃料乙醇生产基地
- 我国应尽快制定燃料乙醇相关产业政策
- 中国国内玉米走势在政策支撑下维持强势
- 墨西哥将允许进口玉米生产生物燃料
- 玉米秸秆制沼气并提纯天然气项目落户伊川
- 世界首条年产20万吨的玉米化工醇生产线投产
- 登海种业玉米种飙升 关注乙醇汽油
- 玉米淀粉激活微生物提高采收率7%
- 禹城:玉米芯产业链搞活循环经济
- 我国严控用玉米等生产生物燃料
- 玉米价格高涨放缓美乙醇生产计划
- 美研究称用玉米制造生物燃料不合算
- 为燃料乙醇生产提供原料,河南构建玉米原材料基地
- 纤维素乙醇有望在14年内超越玉米为原料的乙醇生产
- 玉米是美国新能源法案最大的受益者
- 生物能源对玉米的需求仍然是未来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