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开源与免费,RISC-V有望成为继X86和ARM之后芯片架构的“第三极”。正因如此,在国内车规级芯片产业自主可控发展中,RISC-V被寄予厚望。
“为什么国内车规级芯片行业要选择RISC-V架构,正是因为其中有较多的防范市场风险和强化车规级芯片产业自主可控的因素。”近日,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国创中心)主任、总经理、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原诚寅在国创中心与北京开源芯片研究院、北京中科海芯科技有限公成立RISC-V车规级芯片技术联合实验室签约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自己的相关思考和观点。
有望支持自主可控
“对于车规级芯片而言,RISC-V是一种非常成熟的技术架构,车规级芯片产业要走自主可控之路,RISC-V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提供支持。”原诚寅表示,基于上述原因,也是国创中心下定决心,在未来一段时间组织力量投入到RISC-V架构方面的重要原因。他认为,在汽车芯片供应链潜在风险犹存的背景下,包括跨国车企及芯片等零部件企业都在提升供应链可靠性、建设稳定有韧性的供应链,如果国内汽车芯片产业还是按各自为政的传统模式发展,很可能再也经不起像三年疫情期间严重“缺芯”那样的考验。因此,在新的产业发展背景和新的产业竞争环境下,国内企业要打造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产业链,就必须认清发展路径,选择有广泛适用性、且稳定有韧性的工具来支撑。由此,国创中心作为国家级创新平台,有责任、有义务去承担相关的组织工作,探索适合行业发展的可行性路径。
事实上,近年来,国创中心聚焦国家和行业重大需求,以打造一个“中心”、两个“高地”、三个“平台”为总体目标,注重硬核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成果转化能力、创新资源虹吸能力以及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切实解决涉及全局的“真问题”、“大问题”,引领相关领域技术创新形成重大突破,坚持打造重大技术策源地、核心成果转化地和中小企业孵化地。
“近年来,在车规级芯片方面,国创中心始终强化测试能力的提升,积极参与标准的制定等相关工作。”原诚寅表示,立足国创中心的业务能力和自主可控的汽车芯片产业发展来看,自主发展的道路正逐步清晰。
在原诚寅看来,国内汽车芯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依然存在差距。如28纳米以上更先进制程的产品基本还无法与国外产品进行竞争,即使是40-65纳米的车规级芯片也还处于验证之中,但对于核心的芯片架构的需求有增无减,因此,不能盲目选择也不能坐失良机,选择开源的RISC-V架构是当前的明智之选。
扬长避短提升能力
在原诚寅的思路中,更多是从汽车芯片产业的系统角度去思考,在他看来,认清现实短板与不足,扬长避短,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更为重要,
原诚寅表示,汽车芯片行业正加速前行,但短板也不容忽视,只有正视短板,才能多措并举去破解难题。例如,车规级芯片的设计及仿真工具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较大,因此,行业要有耐心、恒心和决心用5到10年的时间努力去消除短板,破解难题,把自主芯片产业链走通,把产品做成。这一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无法靠忽悠,必须靠脚踏实地的实干。
原诚寅认为,在目前行业常用的十大类汽车芯片中,之所以优先选择MCU作为切入点,是因为MCU是汽车上起主要作用、用途较广的芯片。随着发展的脚步,其他类型的汽车芯片也会逐步涉及,但肯定不是所有类型芯片的研发都是齐头并进,因为那是在目前的现实条件下资源、能力、精力所无法全面兼顾的。面对多种难题,只能先有重点去进行攻坚和突破,选择最有需要前景的场景去“跑通”,给行业证明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并且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可行性都经过验证,才能让行业放心地投入资源去做大做强。他认为,这是在目前产业环境下,从实际出发发展自主汽车芯片产业的可行之路,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我们的责任,就是为相关的行业企业搭建和提供良好的创新平台。”他说。
“要以全面的眼光看问题不能以偏概全,只有技术和品牌、没有验证和成熟的产品,是说服不了用户也难以构建完整的产业的。”在原诚寅看来,国创中心在相关探索中,选择的合作伙伴也是基础较强、意愿主动的企业,在此基础上构建汽车产业生态才有了稳固的基础。
构建生态加速前行
发展自主汽车芯片产业,生态建设始终是核心课题。原诚寅认为,强强联合是推动生态建设加速的根本,有验证的车规级芯片产品更是可以支撑前行的基石。
在原诚寅的思路中,国创中心正在对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发展道路进行梳理,结合自身发展和产业需求,决定首先从标准、测试、认证着手,去推动整个自主汽车芯片产业生态的构建和成长。同时,要与芯片产业一起,根据用户的需求去定义汽车芯片,而不是简单的模仿加工制造。如今,已经参与了国内芯片产业相关的标准制定,介入了产品定义,并且“软硬并重”,既着力芯片生态的构建,也在打造相关的国产软件平台,只有软件硬件并重,才有更多实用价值。
目前,在汽车芯片产业链的一些重点环节上,如何提速也是行业思考的课题。原诚寅认为,针对汽车芯片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发展特点,正在与相关方面探讨建设一条车规级芯片快速封装线,因为芯片研发最初流片的数量较少,去大型封装企业排队等待,时间和成本都不划算,解决了这些看似较小却很实际的问题,才能加速国内汽车芯片从研发到产业化的进程。
在生态建设上,原诚寅还有更为长远的思考。在他看来,有一系列的工作正在从思考走向现实。一是与国内汽车电子厂商合作,做全面的自主芯片设计方案,包括解决与自主操作系统结合等问题;二是针对国内汽车芯片产业实际,与相关方面探讨芯片召回险、责任险等新险种;三是与地方政府主管部门探讨如何出台推动地方汽车芯片产业发展的新政策,促进产业的横向协同。“从多方面努力去构建自主汽车芯片产业‘大生态’,把产业的实事做好更重要。”他强调。
“在构建生态方面,国创中心与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工作上是互补的。”原诚寅谈到,联盟更多是从行业层面针对行业痛点去组织攻关,对行业数据进行统计,对政策出台提出建议等。“随着生态体系的建设,将会有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共同携手,去打造自主汽车芯片产业体系。”原诚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