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新能源给农民带来新生活

我国农村能源节约潜力巨大。比如许多农村居民用柴草做饭、取暖,农村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大力实施农村新能源建设,势在必行。


在农村推广新能源好处不少,其一,有利于促进农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建设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其二,有利于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建设经济繁荣的新农村。其三,有利于促进农村卫生状况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建设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农村。其四,有利于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新农村。


在北京、四川、河南、湖北、山东等地的调查表明,农民期盼加快新能源建设,广大农民在新能源建设中真正得到了实惠……

山西阳城县几位山区农民正在一厂家太阳能展销点选购太阳能新产品。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县农民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过去城里人享有的太阳能,如今也步入了农村寻常百姓家庭。


四川南部县


一位农民的创业动力


调查地点:四川省南部县寒坡乡四房嘴村


发现:太阳刚上头顶,在四川省南部县寒坡乡四房嘴村一家不大的茶馆里,已经坐着三四位村民。今天正好是赶集的日子,爱泡茶馆的村民会来到这里。


茶馆的主人叫雍文信,四房嘴村人。


问起怎么会想到办茶馆,雍文信一边将烧好的开水倒进茶壶里,一边说:“原因就是家里的沼气产得多了,自己用不完,放了又浪费,就有了开个茶馆的念头。”


原来在去年,雍文信在自家后院打下8立方米的沼气池,以前让他头疼的家畜粪便在他家的沼气池里统统都派上了用场。由于有了沼气池,从此雍文信不再上山砍柴,更不用去几十公里外买蜂窝煤烧。家里一年四季做饭、烧水、洗澡全都用上沼气了。


但是,很快雍文信就发现了新问题:自家产的沼气有富余,有时不得不放掉。节约惯了的雍文信觉得太可惜:“白白放掉太浪费了,自己家又实在用不完。后来一琢磨干脆办个茶馆,因为茶馆用气量大,就不浪费了。”说干就干,春节后雍文信就把茶馆办起来了。“这沼气的火硬得很,来得快,上次炒辣椒,一不留神把一锅辣椒都炒糊了。”说话间,又一壶水烧开了,雍文信匆忙过去倒水。


和雍文信一样,在村里开养殖场的王明祥,养了300头家畜修了100立方米的沼气池。王明祥说:“就我这沼气量开10个茶馆都够了,我告诉养殖场附近的村民不用自己修沼气池,从我这接过去用就行!”王明祥修沼气池主要是为了解决养殖场的污染问题。


王明祥的养殖场今年将完成沼气池建设。沼气池建完后,还有更好的消息,王明祥将用完沼气之后的沼液、沼渣全部抽到一处大池子里,再分别输送到附近村民100多亩的果园里。“有这沼液、沼渣灌溉,有杀菌抗病的效果。一年化肥农药每亩就能省下将近一半。”王明祥高兴地说,“用了沼液、沼渣的庄稼每亩化肥农药用不到100元。”


现在四房嘴村286户村民有151户使用上了沼气,同时还带动村民改厨、改圈、改厕、改水、改院。不烧煤,不烧柴,村民的厨房更干净了,更不用日复一日上山砍柴做饭。难怪村党支部书记雍宗满说:“一口沼气池改变了一个村,还改变了我们几十年的生活习惯!”


据调查,沼气建设后,四房嘴村农户年均生活能耗下降了近一半,而且调动了农户对养殖业的积极性,仅养殖收入就增长了近七成!


“沼气建设首先要感谢政府有关部门与沼气专家。”雍宗满介绍说,“从建沼气的材料到技术,来我们村指导的省农村能源办和专家都一一把关,给予了很大的帮助,没有他们,我们村的沼气建不起来。”


用沼气可以清洁环境、节约能源,这么多的好处村民看得见。村民尝到了甜头,要求建沼气池的农民越来越多。


算账:有了沼气池,雍文信不用再过烧柴烧煤的生活。一口8立方米的沼气池,可年产沼气500立方米。雍文信在没用沼气前,一年一家六口烧柴2500多公斤、蜂窝煤600多块,用电600度左右;而现在一年中沼气使用天数高达310多天,用电量降到了520度左右。



点评:在偏远的四川省南部县的一个乡村,小小的沼气池建设竟成为当地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成为山区农村的“能源工程、环保工程、致富工程和民心工程”。


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需要什么,农民最清楚。这些年大力发展沼气的成功实践表明,绿色沼气,既洁净乡村,保护环境,又循环种养,增收节支……尊重农民的选择,大力发展农民所盼的清洁能源工程,才能真正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


河北滦南县双柳树农民正在建设沼气池。



北京平谷区


一个山村的太阳能事业


本报记者王胜颜


调查地点:北京市平谷区镇罗营镇玻璃台村


发现:还未到玻璃台村,记者已被路旁独特造型的路灯所吸引。灯杆上方呈张开状的聚光板告诉我们,这是太阳能路灯。村里的太阳能路灯隔50米就一盏,格外引人注目。据介绍,玻璃台村是平谷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能源利用完全按照新农村模式规划设计,太阳路灯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玻璃台村在进行建设时,由区里统一请有关设计单位规划。在规划中,改造家用能源是其中的重点项目。规划要求彻底告别柴火,重点引进太阳能。村民陶铸成家祖辈都生活在玻璃台村,靠山吃山,烧了一辈子的柴,突然间要告别柴火,用起太阳能来。当时包括陶铸成在内的多数村民想不通,“那东西投入大,用起来是否应手还是未知数。”


区里的贴补政策和银行贷款解决了村民利用新能源在资金上的后顾之忧。陶铸成家连建房带能源等配套贷款15万元,自己家再出资4万元,区里再贴补一部分,区里的贴补就是无偿提供全套的太阳能设备。“因为是连房在内的整体贴补,具体核算到太阳能这一块,很难算出要出资多少,反正就是感觉不到负担了。”陶铸成告诉记者。


建起了新房子,用起了太阳能,玻璃台的村民红红火火搞起了农家乐。


太阳能主要用来洗澡和冬季供暖,现在正值夏季旅游高峰,家里经常挤上十几口游客,洗澡水也供应得力,不会断档。在太阳能的中控室里,记者看到在控制面板上的温度始终指向81摄氏度。陶铸成说:“不愁水温,即使连阴3天,仍可以有热水洗,而像平谷的天气,连着3天不出太阳真不多。”


到了冬天,玻璃台村村民的太阳能要用来取暖,暖气管埋在地板下面,通过热水循环,屋子里的温度可以保持在15摄氏度左右。原来冬天用的是火炕加上煤炉子,费煤不说,还要防范煤气中毒,十分不方便。“现在好了,完全可以睡个安稳觉。”陶铸成笑着说。


玻璃台村的太阳能让村民们感到自豪,陶铸成领着记者上楼看太阳能的先进装备,两个硕大的蓄水罐格外醒目。


算账:在玻璃台村,过去烧柴和煤,虽然柴的费用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但煤用于烧水做饭、烧炕每家每年最少要花上1300元,还是仅仅维持自用。现在发展农家乐,能源支出更大,但由于依靠太阳能,前期一次投入,取暖和烧水基本上没有成本了。而烧煤气除去游客所消费部分,自家支出不过在600元左右。



点评:告别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引进全新的能源,在包括玻璃台村在内的广大农村,首先是思想观念上的一次变革。平谷区委书记秦刚说,新能源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能源更新对农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都有巨大的推动力。可以说是一次投资,长期受益。在调查过程中,记者发现,农民对新生事物从怀疑到接受认可,政府有关部门的引导和扶持十分关键,玻璃台村的新能源建设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河南项城市


一个农业县的节能探索


本报记者王伟通讯员莘源建成


调查地点: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崔马庄村


发现:“过去俺下厨做饭烟熏火燎、真遭罪!如今建了沼气池,用上了沼气灶,既干净卫生方便,又省煤省电省钱。”河南省项城市孙店镇崔马庄村村民王春芝一边在干净整洁的厨房里打开沼气灶做饭,一边讲述着沼气这一“绿色能源”带来的好处。


“建了沼气池后,生活变得方便多了。一壶水10分钟就烧开了,做饭、烧水、照明什么的都用沼气,既环保又节能!”王春芝说。在崔马庄,农户生活污水全部通过沼气净化池处理,房前屋后清洁干净,小溪里的水清澈见底。


项城市是2005年3月开始在农村大规模进行沼气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善农村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开展生态农村建设,打造节约型社会。项城市委书记李明方介绍说:“像王春芝这样的沼气农户在项城已发展到5万多户,近30万农民用上了沼气,普及率达到33%。”


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项城的沼气建设就已经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到2005年底全市沼气池发展到2.1万个,2006年累计已建成户用沼气池4.6万个,可以说,一年一个台阶,一年翻了一番。项城市长邹洪说:“这意味着有30多万农民用上了清洁能源,享受便利的生活。”


据项城市农村能源办主任梁成义介绍,农户建一口8立方米沼气池投资1500元左右,利用废弃物产沼气,一年可为一个三到五口之家节约炊事、照明生活费用600元左右。另外,用沼液浸种、追肥可使瓜菜、粮食的产量提高30%,增效200元。用沼液养家畜可节约饲料,增效200元左右。“这样一口沼气池,就可直接或间接给农户节支增收至少1000元左右。”


目前在项城大中型养殖场沼气工程建成63座,沼气集中供气工程8处。沼气不仅使他们改了厨房、改了厕所,文明意识、卫生意识也大大提高,而且每年还节约煤、电等能源5000多万元,仅此一项每户年均增收1000多元。


正是由于建沼气有许多的好处,项城有关部门也把大力普及农村沼气作为建设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抓手,多方筹措建设资金,强力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行动。


为了把沼气这件利民的事情办好,项城市在政策引导、技术支持、物资帮助、质量把关等环节上加强服务,而且采取国家拿一点、财政补一点、银行贷一点、群众筹一点的多渠道资金筹集机制,累计筹资7700万元用于沼气建设。全市5000名机关党员每人捐资500元帮扶一个沼气示范户,市乡两级财政还拿出280多万元投入沼气建设。


据了解,近年来,项城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理念,不仅实施农户生活污水净化工程,还推广“器、沼、池”模式,把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建设与农村“改圈、改厕、改厨”结合起来,不断优化居住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同时,还积极探索畜禽养殖场能源生态模式沼气工程的利用价值,用沼气发电。在项城市的孙店镇、南顿镇、高寺镇等政府机关建造了中型沼气池,安装了沼气发电机,既能发电照明,又提高了清洁能源利用率。


算账:据统计,项城市实施沼气节能以来,年产沼气3000多万立方米,节省标准煤1.25万吨,节省电力1000万千瓦时,节省化肥5000吨,节省农药100多万元,产生综合效益1亿多元。同时推动了畜牧养殖业迅猛发展,目前该市拥有规模养殖场1157个,养殖小区14个,各类牲畜饲养量达197.4万头,畜牧业产值达8.87亿元。



点评:“沼气生态产业链,节柴节煤又省电,环境清洁无污染,户户能搞真方便。”在项城农户中广泛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既是对沼气建设的赞扬,也反映了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成就。




河南社旗县李营村一位村民用沼气烧水。


湖北丹江口市


一个农业园区的发展路径


调查地点: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武当花果山高科技农业园


发现:“他们喷洒的农药没毒,却能杀死农作物害虫;他们不用化肥,可是茶园的茶树叶片颜色不发黄;我们种的茶叶每亩卖2000多元,而他们一亩茶的收入在2万元以上……”


说到“邻居”武当花果山高科技农业园,湖北省丹江口市浪河镇青莫村村民都觉得很新鲜。


“园区的废物都实行分类回收,可焚烧物进入焚烧炉清洁化焚烧,可施用肥物经发酵后,制成有机肥料通过地下管道回施土地,可回收物进行再回收利用,并严密监测空气质量。园区完全模拟生态系统的循环途径和食物链网,形成‘资源————产品————消费————再生资源’的流程,没有任何废水废物排到厂区之外,实现持续合理利用。”农业园区的投资商张简常说。


沿着发酵池的施肥地下管道,记者来到茶园,农技师丘清芳介绍说:“园区1500亩茶园的土壤都已经进行了酸碱度和营养成分化验分析,茶园施用生物肥料,完全不使用化肥,我们利用收购来的牛、羊粪便根据测土的结果按比例混合,发酵后制成有机肥,施入茶园和菜地,缺什么,补什么,改良土壤。”


这么大的茶园,收购来的动物粪便够用吗?会不会很麻烦?对于记者的疑问,丘清芳笑着解释:“我们的养殖厂项目已经启动了,到时牲畜的粪便可以制成有机肥料,用于无公害茶叶生产,养殖场废水经沼气池发酵和污水处理厂处理,可以用于水产养殖、灌溉种植,沼液用来养鱼、种花、茶园施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可做生活清洁能源。”


来到了园区的农药厂,厂房内整整齐齐地堆放着一袋袋辣椒秆、烟秆和樟树叶等,这些就是农业园的“绿色农药”。农业园把当地农民当柴烧的烟秆、辣椒秆、樟树叶等植物体熬制成有机农药,完全不施用化学农药,而且制药所产生的残渣还会被覆盖到茶园涵养水分。“我们已经用了1年多,效果非常好,这种‘绿色农药’含有‘植物生产激素’,对提高产量也有帮助。实验证明,这种农药对人体完全无害。”说着,药厂负责人黄种缮拿出了武汉大学的检验报告。茶园里忙碌的工人黄开毅也插话说:“这里喷灌、上肥、除虫、采摘等环节都是实行生态化,这种‘绿色农药’效果不错,我家里也有几亩茶园,花的功夫也不少,可是茶叶没有这儿的青、产量也没这儿的高。”


在农业园一个现代循环农业系统已经形成,使各种废弃物得到高效和多次利用,使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的物质循环利用得到高效整合。


算账:农业园里的青莫村是个以种茶为主业的村庄,村里的茶园主要是春季采摘,一亩茶地可以出产10—20公斤精品茶,30公斤左右的普通茶,最好的茶叶200元一斤,普通的20元一斤,每亩纯收入不到2000元。农业园通过高科技示范和引导当地1200余名茶农转变传统种植模式,由过去单一的生产绿茶向试生产武当小乌龙、铁观音等半发酵茶拓展,由只采效益高的春茶变一年四季都是制茶旺季,经过特殊工艺制成的武当小乌龙价格每斤达600元—1200元,销往国际市场,每亩收入超过2万元。仅此一项,就使当地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点评:丹江口武当花果山高科技农业园的探索,不仅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经营格局。更重要的是,这个总投资2.8亿元,集茶叶加工、茶饮料生产、养殖、饲料肥料加工、纸包装生产及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循环农业项目,整个生产过程不使用一点农药、化肥,完全遵循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进行农业生产,确保对农业产品、周边环境不造成任何污染,它的推广将为丹江口市发展生态高效农业提供宝贵的经验,也为发展地方经济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模式。


山东安丘市


一户农家的新能源生活



调查地点:山东省安丘市刘家尧镇刘家庄村


发现:山东省安丘市刘家尧镇刘家庄村村民张兰花端着洗净的扁豆来到沼气灶台前,轻轻一扭开关,蓝色的沼气火焰便在锅底冒出,她麻利地倒入豆油,加入葱花,厨房内顿时香气四溢。


说起沼气,张兰花打开了话匣子:“用沼气可真方便,既干净卫生又省时省钱,2003年开春建池时,俺个人仅花了1100元钱,其余都是有关部门补贴的。”“原先我们一家一年烧火、做饭需要十多罐液化气,需要开支1000多元,现在用沼气灶一年多把成本收回了,以后就是白用啦!”张兰花掰着手指头给我们算起了账。


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刘金平告诉我们,村里是从2003年开始建沼气池的,当时市里和有关部门也鼓励农民建沼气池,村里特地组织党员、村民代表到外地参观沼气建设。参观后大家觉得建沼气池环保经济,好处多,村民们的积极性也很高。在建沼气池的过程中,市里有关部门还为每个建沼气池的农户补了钱,派技术员帮着建,现在村里已发展了20多个沼气池。


来到村民刘兴明的沼气池旁,他正往沼气池内填牛粪。“俺家的沼气池,与厕所、牛圈都连着,既方便又卫生,沼气池产的沼气量很大,用来做饭、炒菜,用沼气灯照明足够。而且沼渣、沼液都是上好的有机肥。”刘兴明忙着向我们列举建沼气池的种种好处。在他家院外的一块小菜园里,记者看到绿油油的黄瓜架上挂满嫩绿的黄瓜,刘兴明说这地里施的全是沼气池渣这样的有机肥。


据安丘市农村能源办公室的刘士俊介绍,到目前,安丘市已发展沼气池2000多个,有关部门为建沼气池的每个农户补贴500元至800元,全市争取提供补助资金71万元。今年5月份,市里组织农民50多人到济南参加了沼气利用培训班,在凌河、官庄等镇举办了沼气利用培训班,培训农民1000多人,全市有70多人拿到了国家有关部门颁发的“沼气技术工”职业资格证,成为全市沼气建设的骨干。安丘市要力争2年内全市建起沼气示范村60个,建起户用沼气池1万个。


安丘市沼气进农户,是山东省农村新能源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山东大力发展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落实专项资金,扶持农村沼气等可再生能源建设。去年,山东省财政用于扶持户用沼气的专项资金就达到3160万元。据了解,在“十一五”期间,山东将不断加快农村沼气建设速度,重点推广农村户用沼气,计划大中小型沼气工程新建3300处,总量达到4000处。使全省规模化养殖场和农产品加工企业粪污处理率达到30%。农村沼气的普及使用,将为山东新农村建设增添新的光彩。


算账:刘家庄村20多个沼气池建起来后,很多农户包括外地的都来参观。刘金平算了算,现在建一个足够三口之家用的10立方米的沼气池一共需要1500元,与用液化气相比,一年半节省的钱就能收回成本,而沼气池可以长久使用。由于沼气池使用起来既节能又方便,现在刘家庄村村民建沼气池的积极性非常高。


点评:发展农村沼气,既可以节约能源,又可以美化环境,是推进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在推进沼气建设的过程中要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的原则,搞好沼气建设的规划工作,分期分批逐步实施,注重实效,突出沼气建设给农村经济带来的效益,给农民生活带来的方便,切实提高沼气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新能源给农民带来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