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喝汽油、不喝柴油、不用天然气,当然更不是通电或者使用氢燃料,上海147路的10辆特殊公交车却一样驰骋自如。
如果你知道一种无毒、低碳的清洁燃料,叫“二甲醚”,可能就不会那么惊讶了。
“二甲醚从煤、煤层气、天然气、生物质等多种资源制取而来,能实现高效清洁燃烧。”国际二甲醚协会副主席、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黄震对媒体说。
目前,上海已建成了国内第一座车用二甲醚加注站,并成功研制了10辆二甲醚城市公交车,今年年底之前可率先在147路公交线路上载客运营。上海在车用二甲醚技术上在国内已处于领先。
替代能源的“新宠”
在国际油价突破120美元之后,作为替代能源的二甲醚在国内受到前所未有的追捧。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会长李勇武说,前几年,中国汽油、柴油价格比二甲醚低,所以二甲醚主要用于工业领域。但近来国际石油价格屡屡突破100美元大关,在这样的背景下,二甲醚的价格优势和替代能源的作用逐渐显现出来。
作为一种重要的超清洁能源和环境友好产品,二甲醚被称为“21世纪的燃料”。据了解,二甲醚能够替代柴油和液化气,用做汽车燃料和民用燃料,有效减少环境污染。当前城市的主导燃气——天然气处严重短缺中,二甲醚已经可以部分替代液化石油气作为民用和工业用燃料。
[page_break]
目前,二甲醚每吨价格平均比柴油低二三百元,比液化气平均低七八百元。再加上二甲醚的环保、安全性能,在车用、民用领域使用前景逐渐被看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二甲醚的推广就会一帆风顺。
技术路线成熟
作为一种新生的能源,二甲醚一路走来并不都是鲜花和掌声,甚至有人还提出疑问:二甲醚是真正的清洁能源吗?毕竟我国现在生产二甲醚的主要原料是煤,在提取的过程中难道就不会产生新的污染?
“二甲醚的出现,解决了煤直接燃烧带来的污染问题,我们能够通过技术手段非常高效地把煤转化成二甲醚燃料。”新奥集团副总裁、首席科学家甘中学博士向媒体介绍说。
具体来说,在生产二甲醚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排放,但这种排放并非分散式的,而是采取了集中式处理和排放。在集中排放的过程中,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被集中收集起来。二氧化碳通过生物能源转化成生物柴油,二氧化硫通过和其他稀有材料共同作用转化成有用的化工产品。这样,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污染问题就得以解决,而且使最终产物二甲醚能作为一个集成的清洁能源得到应用。
事实上,目前中国生产二甲醚,主要就是利用弃采的高硫劣质煤炭和焦炭生产中放空污染的焦炉煤气作为原料,先用煤粉生产一氧化碳和氢气,再合成甲醇,两分子甲醇脱水就得到一分子二甲醚。这对于能源资源是最大节约,而且成本低廉。在国外,特别是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就是看准了二甲醚燃料汽车的市场前景和环保效益,纷纷开展二甲醚燃料发动机与汽车的研发。欧洲研制出了使用二甲醚燃料的大客车样车,用于试车与示范。日本研制了燃用二甲醚燃料的卡车,目前正在推广。
相比之下,在国内,对二甲醚燃料汽车的推广步伐明显要慢许多。
[page_break]
规划外生存
由于目前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以及二甲醚行业标准的缺失,二甲醚推广应用于车用和民用领域仍存在“瓶颈”。
事实上,去年12月份发改委公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中,二甲醚就已经明确地被列入鼓励类。
但直到现在,二甲醚替代液化石油气并未获得最终的“出生证”,这使得二甲醚的车用至今停留在试点阶段,尚在大规模推广的门槛之外,大大制约了这一新能源的普及。“其实,二甲醚从技术层面看完全可以推广应用于车用领域。”清华大学化工系教授王金福说。一些业内人士透露,改装“二甲醚”汽车,只需在发动机上加简单装置,在后备箱加个储气罐,技术过程与改造液化气汽车相仿,简单易行。
但是,二甲醚用作车用燃料,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只是涉及汽车的改装,还涉及加气站的建立、环保政策的支持等。显然,如此巨大的工程如果没有国家有关部门在产业化及配套政策上加以扶持,二甲醚作为车用燃料能快速推广吗?
“我一直希望中国满大街跑的都是‘二甲醚’汽车!”目前产能规模全球居首的久泰能源集团总裁崔连国说。但不知道崔的“希望”什么时候才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