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应转向“逆调控”

  面对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中国应积极构建“逆调控”框架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稳中求进,预调微调,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2012年的宏观经济形势依旧复杂,世界经济运行中的风险因素没有明显的衰退;国内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凸显,通货膨胀压力转入潜行期,房地产等资产市场调控处于攻坚期,实体经济发展处于转型期,而收入分配改革则进入矛盾的高发期。面对国内外经济运行中的一系列问题和矛盾,中国应积极构建“逆调控”框架下的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稳中求进,预调微调,推动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强通货膨胀预期管理。

  “逆调控”下的积极财政政策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进一步优化科技支出结构,推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及科研机构、大学科研能力建设,支持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启动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设立区域科技创新专项资金,深化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快推进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继续加强重点节能工程建设,加快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建立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政策体系,支持实施重点生态保护工程,加快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建设工程。大力支持中小创新型企业发展,依法设立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推进物联网、海洋生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继续推进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支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

  完善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

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的中央基建投资规模,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以及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中国财政与货币政策应转向“逆调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