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5月28日,国内第一部电动自行车的国家标准发布实施,这个“GB”开头的国标,被行业内认为是确立了电动车合法地位的标志性文件。随后几年,电动自行车迎来了飞速的市场化阶段。以北京为例,2001年1月,据不完全统计,北京市的电动自行车不到2万辆,而到了6月份,已有5万多辆电动自行车在北京大街小巷穿行。
当时并没有觉得电动车数量太多,也没啥影响。但也有呼声提出,电动自行车速度快、无声启动,给自行车骑行者带来了危险。2001年,北京这个特大型城市第一次对电动车提出“废还是存”的思考。经过研究,次年8月1日,北京市公安局发布通告,决定对目前全市范围内已有的电动自行车实行核发临时号牌和行驶证,并且明确临时牌证有效期3年,3年后北京不再发展电动自行车。管理措施出台后,北京一个月内上牌的电动自行车达到5万多辆。随后,交管部门对无牌无证电动车开展了集中整顿。但电动自行车彻底禁止的日子也没有到来。随着消费者的需求转变,生产厂家还对电动自行车的技术进行了升级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