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奇瑞汽车动作不断,先是将旗下芜湖奇瑞变速箱有限公司(奇瑞股份)100%股份出售给上市公司万里扬,又有上市公司芜湖海螺型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出来喊话,要收购奇瑞新能源的控股权。
然而,这场势在必得的“卖女还债”大戏并没有按照套路发展。就在7月12日晚间,海螺型材宣布因奇瑞新能源未单独取得生产资质等不确定因素,而终止对其收购。得知这一消息后,小北不禁有些心疼奇瑞,毕竟忙叨了两个月,最终却没把“喜儿”卖出去,而更令人担忧的是,接下来奇瑞要如何偿还巨债?
为什么海螺突然不买了?
“自筹划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以来,公司、交易对方及相关中介机构积极推进本次重大资产重组工作。但鉴于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相关报批进度较预期时间存在差异,且该资质的取得对奇瑞新能源资产、业务完整性和独立性有重要影响,公司与交易对方无法协商并确定本次重组事项的主要商业条款。经公司审慎研究认为,继续推进本次重组事项将面临重大不确定性,为确保公司后续资本运作工作的有序开展,切实保护全体股东利益,公司决定终止本次重大资产重组事项。”
以上是海螺型材对外公告中做出的解释,对于建材出身的“汽车门外汉”海螺来说,其有一颗想收购新能源汽车赢得国家补贴的心,却不知还需要生产资质这码事,小北可以理解。但是,公司没有单独的生产资质奇瑞汽车难道不知道吗,或许其中另有隐情?
据行业人士分析,造成这一情况的原因或许有两个:一个是海螺此前确实不知情,而奇瑞汽车本以为能为新能源公司单独申请到生产资质,结果因为种种原因希望落空,造成这场收购中断;但另一种原因也可能是海螺此前已知情,但碍于安徽芜湖政府的“撮合”,再加上目前的资本市场形势不好,所以才试探性作出收购意愿,在这种本就不是很请愿的心态下,在双方具体查账、查数据后,或许出现了什么原因,直接导致了海螺中止收购计划。
截止到发稿前,小北尝试联系了双方公司的相关负责人,但并没有得到相应回复。
新能源如此火热,为何奇瑞被打入冷宫?
据来自奇瑞汽车相关信息显示,2012年,奇瑞总负债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负债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常年超过70%(据了解,目前国内汽车类上市公司的平均资产负债率为65%左右)。到2015年,该公司总负债额就为512亿元人民币,负债率上升至75%,其中有171.5亿元人民币的短期借款。而有业内人士推测,在2020年前,奇瑞仍然有接近300亿的资金需求缺口。
近几年,新能源如此热火的中国市场,对于传统车企而言,新能源汽车是烧钱的鸡肋,花钱如流水,挣钱更是难上加难。而起步不算晚的奇瑞新能源在2014年就已实现盈利,已经表现的不错了。那么,奇瑞为什么要出手新能源公司而不继续搞研发生产,为企业继续创造利润呢?
不少业内人士向小北透露,虽然国家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市场,但是对于很多车企和消费者看不到未来市场到底有多大,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更为关键的是,如今很多新能源汽车企业赚钱,最大的原因是靠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补贴,因为新能源汽车销售时,厂家都是先将国家补贴自己给消费者垫上,再去相关政府那里拿。中央政府的补贴可能还比较快能拿到,但各个地方政府的补贴却并不那么好拿到手,所以周转资金链条往往很慢。
如今,很多传统车企在开辟新能源汽车业务时多事半推半就、不情不愿。并且大多把企业把新能源汽车和传统汽车放在一条生产线生产。这也就很好理解为什么奇瑞新能源在依靠奇瑞汽车时没有发展问题,而作为独立业务板块被收购时,却遇到没有生产资质而被终止收购的现象。
所以,奇瑞就是想找个门外汉急于出手新能源?其实,在此次海螺型材收购之前,奇瑞早就有卖掉新能源的心思。
2015年11月24日,长江产权交易所公告,奇瑞汽车股份公司已经公开挂牌,拟以9.2亿元的总价,转让奇瑞新能源汽车技术公司30%股权,较奇瑞新能源总资产溢价约4.7倍。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奇瑞严重缺钱。
负债累累的奇瑞,拿什么翻身?
公开资料显示,奇瑞汽车目前总负债超过300亿元人民币,其中流动负债超过200亿元人民币,资产负债率常年超过70%。仅2015年,该公司总负债额就为512亿元人民币,负债率上升至75%,其中有171.5亿元人民币的短期借款。而且在2020年前,奇瑞仍然有接近300亿的资金需求缺口。
或许,奇瑞汽车成为名副其实的杨白劳,却不是那个疼爱喜儿的爹,一心想把新能源卖掉,对债务好有个缓解。
“自主品牌公司不挣钱,合资公司才挣钱。”在部分行业人士看来,或许与捷豹路虎合资的版块能为奇瑞带来利润,但这个版块什么时候能够开始盈利?什么时候能为股东分红?现阶段都是未知数。而奇瑞给予厚望的观致也仍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奇瑞的发展状况其实很让人担心。
有资深汽车行业专家分析,虽然奇瑞的开局不利,但是经过磨合,未来是还很有希望的。但什么时候能够实现不亏损、少亏损,开始盈利未为可知。近年来,奇瑞缺乏盈利来源,更多的还是依赖地方政府国资背景,靠巨额借贷来支撑产业链扩张,这本来就是极其不健康的。
雪球已越滚越大,因此出售旗下业务板块是必要的,也是无奈的。有业内人士推测,未来三到五年内自主品牌将会出现更大的分水岭,自主品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惨烈。如果奇瑞一直不能弥补资金缺口,那么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奇瑞汽车的未来充满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