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互联网造车企业人事调整成“新常态”

2016年是中国车市正式步入缓增长的第二年,经历了上半年风云变幻之后,整体车市的增长数据依然良好,呈现逐渐回暖的态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6月,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289.22万辆和1282.98万辆,同比增长6.47%和8.14%,分别比2015年同期提升了3.83%和6.71%。其中乘用车产销1109.94万辆和1104.23万辆,同比增长7.32%和9.23%;商用车产销179.27万辆和178.74万辆,同比增长1.50%和1.87%。

在缓增长1年之后就呈现了复苏回暖的态势,这令世界范围的投资者和经营者见识到了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的潜力。但是传统汽车行业的格局与市场正面临巨大的改变,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逐步兴起,以及与互联网技术的进一步结合,中国汽车市场的新一轮调整已经迈出了第一步。

自主SUV见拐点

在上半年销量排行榜当中,原本格局和行业地位基本不变的一些排行榜如SUV销量排行榜、汽车集团销量排行榜以及企业销量排行榜都产生了不同的变化。首先是火爆了好几年的SUV市场,月销量已经近5年第一的自主品牌“神车”哈弗H6,在今年3月长城汽车宣布对哈弗H6升级版售价进行调整,实现降幅在1.1万-3万元之后,一时间成为业内讨论SUV市场是否步入拐点的导火索。

实际上,作为合资导入低成本平台打造的宝骏汽车560,利用了五菱先天的渠道优势,在今年1月销量曾逼近哈弗H6,为此长城汽车不得不选择让利1万元的方式来反击,而H6自身的单车盈利刚好在1万元左右,因此,此番所谓“升级版”实质上是H6的一次简配。

此番降价,长城有力回击了宝骏发起的追击,而同样由于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宝骏560则在其他后发新品的追赶下,逐渐跌出了最有利争夺冠军宝座的阵营。

长城哈弗H6虽然暂时保住了月销量第一的位置,但是这并非是运用技术创新或管理创新的手段来实现的,而是通过简配来打价格战,最终得到的是“双输”的结果:企业利润难以持续增长,消费者使用的是简配产品,虽然销量在增长,但是投诉率也随之增长,而最终这一群消费者会选择质量更加可靠的合资产品,自主品牌曾经在轿车领域的大起大落会再一次上演。

像最近几个月的“SUV月度销量排行榜”上,曾经前几位都是自主品牌产品争夺的态势,如今正慢慢被合资SUV追赶和取代。依照目前的发展态势推演下去,自主品牌失去SUV市场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此前一直走正向开发路线的部分自主品牌如广汽和上汽等,在产品设计越发成熟和品牌效应的前提下,拥有自身动力总成的技术和研发,这使得其在管理和控制成本与质量的平衡上有更大的优势。像哈弗这样单纯依靠不错的外观设计和宝骏这样单纯依靠渠道网点的SUV产品,在下一轮拼核心竞争力和质量的环节上可能不会像此前那般风光。

人事调整接二连三

虽然上半年车市整体呈现回暖与复苏的迹象,但是从上半年销量前10的企业来看,除了长安汽车完成了全年销量50%之外,其余9家都未能完成全年销量目标的50%,而那些未能排入前10位的品牌表现就更加不济。汽车行业的一条不成文规则,只要销量不好,伴随而来的一般又是一轮人事大调整。

自去年迎来人事变更大年之后,今年上半年的调整似乎进一步延续了下来。像大型国有企业北汽、东风、广汽等都有高管职位进行了调整。合资企业当中的如东风悦达起亚、沃尔沃、英菲尼迪等多家汽车企业高管进行了调整,根据业内人士的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在汽车行业有近200位高管的职位进行了调整,其中有22位外资高管也相应地进行了调整。

如果说2015年的多次人事调整属于被动型调整(反腐、丑闻、退休等),那么今年上半年的调整更针对于执行具体工作细节的高管岗位进行的主动性调整。

诸如戴雷、付强先后离开英菲尼迪与沃尔沃,加盟和谐富腾团队分别任两个独立汽车项目的一把手,这是上一批成功职业经理人看到了在传统企业行业已经没有多少可以施展的空间之下,选择了行业和自身更为看好的互联网汽车行业进行的创业选择。而一些诸如原上海大众总经理张海亮等离开岗位的原因则是去年延续下来的“反腐”与“审计”导致的一系列结果。

大型国有汽车集团的高管调整则主要是抽调合资企业当中的高管到同集团下自主品牌之中,以支持自主品牌的发展需要。包括一汽总经理许宪平和东风新任总经理李绍烛这样的副部级干部的调整,都是体现了自上而下对于振兴自主品牌的期望。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互联网造车企业人事调整成“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