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香港深合研固态制氢 成本减半产能提升

近日,香港媒体报道,氢能科技再有新突破,港深两地大学联手研发利用纤薄陶瓷片固态制氢系统,比传统以电解水制氢方法,成本减半之余,效能提升一成多。项目获香港商界战略投资和提供合作,帮助项目加快落地及量产。有参与研发的学者表示,此次合作体现港深在投资、研发和应用的协作模式,令大湾区成为推动“氢经济”的引擎。

深圳大学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研究团队和香港理工大学成立初创公司,研发新一代的固态制氢系统。新的制氢物料是一片载有正、负极的纤薄陶瓷片,传输电阻较低,在摄氏500至600度下仍可高效稳定制氢。加上制氢时产生的余热,会回收循环再用,减少热能损失,从而把“电氢转换效率”提升。

该学院助理教授陈彬指出,对比现有的液态制氢技术,其固态制氢系统效率提高超过一成。再者,由于陶瓷薄片的原材料并非采用贵金属,成本较低,以液态技术制氢,每立方氢生产成本约3港元,至于固态制氢系统则可降至1.6港元,便宜近一半。陈彬团队并不满足其发明现在的表现,由于陶瓷薄片容易碎裂,因此在材料、烧制技术、时间、薄片形状、大小等都须经过无数次反复试验,并进一步提高其产氢的稳定性、效率和寿命。

团队凭这项目今年2月夺得煤气公司与国家电投联合主办的第二届“TERA-Award 智慧能源创新大赛”铜奖,更获得煤气公司集团旗下的港华能源研究院青睐,与其签订战略合作,成为研究院的前期孵化项目。得到香港资金和应用场景支持,团队期望两年内可做到制氢系统大规模量产,寿命达到过万小时,成本降低三分之一。

谈及港深两地的科创合作,陈彬认为他团队的个案,正好表现了两地的协作模式大有可为,香港担当不可或缺的投资角色,深圳拥有研发和应用的土壤,加上大湾区在海上风能应用场景有极大机遇,高效能电氢转换技术正好派上用场,有助加快“绿氢”的广泛应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香港深合研固态制氢 成本减半产能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