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宜热则热”备受关注。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常委、生态环境部在分别召开的会议中均重点提及“宜热则热”的清洁供暖方式,获得地热界人士的关注和讨论。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宜热则热”这里的“热”主要是指地热能,其中包括浅层地热能、中深层地热能,也包括工业余热、太阳能供暖等。可以预见,除煤改气、煤改电之外,“煤改地热”将成为我国未来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之一。
生态环境部在10月29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着重提出坚持因地制宜、多元施策,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推进今冬清洁取暖工作;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11月1日在出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污染防治领导小组电视电话会议中同样强调了今冬明春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工作,称要按照“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原则,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
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调研室主任罗佐县认为,“宜热则热”与宜气则气、宜电则电相互促进、相互补充,我国北方地区清洁取暖的格局渐趋形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地热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庞忠和教授表示,此次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指示中,首次提出“宜热则热”,中国地热能利用的局面可能随之改变。业内人士认为,从部委到政治局常委,都在讲“宜热则热”,这是显著的变化,为行业发展释放出了新的信号。
“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短短16个字,透露出我国清洁供暖技术的发展路径。我国清洁供暖方式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更加注重精准施策,不搞形式主义,不搞“一刀切”。除了方向性的指导外,此次生态环境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传达出国家对推动清洁供暖工作的坚定信心。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强调,“今年中国将坚定不移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继续推进清洁取暖工作,这个没有任何动摇,没有任何变化。”
\
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
刘友宾介绍,10月底前,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完成散煤替代524万户。今年各地散煤治理任务中,“煤改电”、集中供热、地热能等方式替代比例超过50%,更加突出多种方式替代,力争较大程度缓解天然气保供压力。他还表示,中央财政支持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试点对“2+26”城市做到全覆盖,“加大价格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制定和完善补贴政策,确保农村居民用得起、用得好”。
清洁取暖是重大的民生、民心工程。早在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4次会议上就做出重要指示,“要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推动、居民可承受的方针,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加快提高清洁供暖比重。”2017年12月,国家十部委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规划(2017-2021年)的通知》再次对“宜气则气,宜电则电,尽可能利用清洁能源”作了重点阐述,要求构建绿色、节约、高效、协调、适用的北方地区清洁供暖体系。
\
“宜热则热”一词进入到政府领导的决策视野中,是在2018年6月13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就部署实施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时提出,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随后在当年6月27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的《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明确指出,加快调整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高效能源体系。在技术路线上,取暖工程从以往的“煤改气”变为“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要求坚持从实际出发,采取多样化清洁取暖方式确保北方地区群众安全取暖过冬。
之后,全国各地积极响应,落实中央精神。“宜热则热”频频见于各地方政府出台的清洁供暖政策文件及各大媒体的报道中。记者梳理近年来我国清洁供暖方式的转变性,从“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到“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再到“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提出,可以看出我国清洁供暖方式更加丰富和多样化。
地热能供暖技术作为发挥电能高品质优势,充分利用低温热源热量,提升电能取暖效率的清洁供暖方式得到了社会的青睐并快速推广应用。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调研室主任罗佐县表示,从供暖全周期运行情况看,地热供暖的最大比较优势在于清洁环保,整个周期基本实现了零排放。“这一点是煤改气、煤改电所无法比拟的。”
“十二五”期间,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完成的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调查数据显示:336个地级以上城市80%以上的土地面积适宜利用浅层地热能,可实现建筑物供暖制冷面积 320亿平方米。这336个地级以上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年可开采量折合标煤7亿吨,目前利用量1600万吨,而现在开发的仅占2%左右,对地热供暖功能的利用实属冰山一角。
鉴于我国丰富的地热资源且开发潜力大,罗佐县认为,北方清洁取暖应“宜热则热”。他认为,随着我国地热供暖产业的不断壮大以及多元投资主体的加入,地热供暖事业本身的技术创新动能也会不断增强,地热供暖规模经济的效果也会逐渐显现出来,从而提升地热供暖项目的整体竞争力。
当前,清洁取暖工作已上升为一项“政治任务”。从“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到“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再到“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煤则煤、宜热则热”的提出,留给地热能从业者更多的思考和行动。
关注 | 从政治局常委到部委关注地热能,背后有何含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关注 | 从政治局常委到部委关注地热能,背后有何含义?
相关推荐
- EDF和TAQA地热签署谅解备忘录,推进沙特地热能源发展
- 深化新能源、地热综合利用等合作!宋海良与山东发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高长生会谈
- 河南郑州: 2025年计划新增地热能供暖面积100万平方米
- 最高补助1000万元!贵州支持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
- 山东能源旗下方亚新能源公司中标地源热泵供暖制冷系统等综合能源服务项目
- 拓展“地热+”多能互补应用场景!万江新能与沣东华能签署合作协议
- 成都院中标世界海拔最高、我国单机最大地热电站项目
- 中核集团集中研发项目“地热勘查开发利用关键技术研究”成功通过验收
- 三峡能源吉林大安中深层地热供暖示范项目开栓供热
- 中国人民银行安徽亳州市分行:加强与风光、生物质、地热能等发电产业对接
- 海南三亚:积极发展海洋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
- 能源法草案二审稿调整:增加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的内容
- 江西省矿产资源保障服务中心组织开展江西省地热能潜力调查评价项目野外验收
- 注册资本1亿元!龙源技术参与投资设立地热开发公司
- 全国首条“采热隧道”将落地上海
- 分布式光伏可申报!山东省能源局征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典型案例
- 中煤地质总局地热能与地灾防治技术创新及产业发展研讨会在雄安新区盛大召开
- 大国重器:揭秘未来空间科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