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已将地热能应用纳入《可再生能源法》。湖南省浅层(地下15米至200米埋深)地热能资源丰富,是储量大、分布广、清洁环保、稳定可靠的可再生能源,但开发利用力度还比较小。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省利用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的建筑面积仅1300万平方米。
省住建厅巡视员高东山介绍,大力发展湖南省具有资源优势和应用基础的浅层地热能,是有效降低建筑能耗、缓解能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根据试点方案,湖南省将鼓励浅层地热能资源丰富、应用基础条件较好的地区,按照“片区+园区+特色村镇+重大单体项目”相结合的思路,规模化、成片化实施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试点。
依托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建立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研发中心,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能源建筑应用技术联盟。
加快建立技术标准体系,采取合同能源管理、区域能源系统特许经营等市场化推广机制,着力培育浅层地热能新型市场主体。
01长沙率先开展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
5月14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等单位,在长沙市望城区召开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座谈会。望城区将利用丰富的浅层地热能资源,在全省率先开展大面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试点区域面积达31.4平方公里。
冬暖夏凉是每一个城市的愿望,但体量庞大的空调外机群既是“耗能大户”,也是城市热岛效应的制造者。如果把一些管道插入到土壤深处,以地热(含水层储能+地热水能+岩土储能+中深层地热)为冷热源,借用管道里的水或者其他流体的流动,就能实现冬天从地下汲取热量、夏天从地下汲取清凉,有效实现节能降耗。
望城区政府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发挥示范效应,计划将滨水新城核心片区(湘江以西,雷锋北大道-腾飞路-金星大道以东,沩水桥以南,三汊矶大桥以北,总规划用地面积31.4平方公里)作为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区域。
望城区开展大面积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试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坐拥湘江岸线35公里,特别是滨水新城片区大泽湖、白石湖、张家湖、斑马湖等河湖湿地密布,也是全省浅层地热能最富集的区域;同时,岳麓污水处理厂两根直径2米的尾水管网,沿潇湘大道埋设长度达20.2公里,日排放中水(又称为“再生水”)60万吨,具备中水余热利用的基础;望城区人民医院迁建项目已启动水源热泵利用项目。此外,滨水新城片区作为新型城镇化、海绵城市两项省级试点的核心片区,目前已打造海绵城市建设示范项目26个,累计建成面积6.2平方公里,具备了浅层地热能在建筑领域集中连片发展的基础。
02服务高质量发展,推进地热开发
能源在我们生活中一直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优质能源的出现和先进能源的使用,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逐步提升,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加快发展能源产业,开辟新的能源渠道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就湖南而言,因为缺电少煤、无油无气,各类能源生产量占比相对较低。因此合理开发和应用天然能源如浅层地热能、调整优化湖南省能源结构成为当务之急。湖南省发展浅层地热能源具有充分条件和依据。据有关调查,湖南省14个地州市地热能资源都有分布,其中浅层地热能年可利用量相当于14991.28万吨标准煤(接近于湖南省一年的能源消耗总量),具备千亿级产业开发前景。
从目前的实践看,浅层地热能的开发有节能减排效益明显、建设运营成本较低、供能稳定安全可靠等特点,湖南发展地热能源可谓得“天时地利”。如何立足资源禀赋优势,大量开发地热能源?
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巡视员高东山认为,当前需要的是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人和”的有利条件,遵循科学的发展路径,从五个方面推动这种新能源产业建功于湖南省的高质量发展。
完善规划,突出重点。立足湖南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基础设施条件及节能减排要求,在总结湖南省“十三五”地热能开发利用规划实施情况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全省“十四五”规划,统一规划、统筹推进湖南省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及绿色建筑示范项目。突出重点,明确把长沙、株洲、湘潭、岳阳、常德、益阳、衡阳、邵阳8个市作为优先发展地区,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城区作为重点发展区域,兼顾发展其他市州和其他区域,重点布局城镇建筑节能领域。
统筹指导,明确目标。加强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的统筹指导,加快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建筑绿色能源体系。把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纳入政府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县级以上政府应结合当地资源条件,制定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发展专项规划,并将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指标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民用建筑工程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对能源利用条件进行综合评估,编制能源应用专项方案,提高浅层地热能在新建建筑用能中的比例。重点推动政府投资的公共建筑率先应用地源热泵技术进行供暖制冷。
突出创新,强化技术。对湖南省原有浅层地热能应用技术装备进行技术效能评估,逐步淘汰落后技术,推广应用先进安全技术与装备,为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撑。出台湖南省《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对地源热泵系统的工程可行性评估、勘察、设计、施工、调试验收、监测、运行与管理各环节的管理。
环境优先,集约发展。以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和水资源为前提,不破坏地下热平衡,不污染水质,不消耗地下水,推动浅层地热能源系统与城市热网协同运行,提高供暖制冷安全运行的可靠性,降低供暖制冷成本,强化供暖制冷保障能力。建立浅层地热能资源信息监测系统,增强开发利用保障能力。建设区域能源站,建设以浅层地热能为冷热源的多能互补的能源站,提高规模效应。建立节能工程评估(独立)第三方机构,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解决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初期投资大的问题。
政策引导,大力扶持。研究制定扶持政策,完善税费政策,按照政策引导、市场主导的原则,充分发挥湖南省浅层地热能资源禀赋及产业优势,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资机制。省级财政整合资金,用于全省区域浅层地热能资源调查评价与区域地质环境监测、开发利用规划编制以及标准制订等基础性工作;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开展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工程建设,引导社会资金投入,解决浅层地热能建筑应用初期投资大的问题,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行水平,降低建设单位、用能单位的经济、技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