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摘选:
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建设一批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20%左右。
落实2030年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目标,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
《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选:
建设两大省域副中心城市:岳阳市、衡阳市。推进长株潭地区一体化发展。促进洞庭湖生态经济区绿色发展。加快湘南地区开放发展。提升大湘西地区开发水平。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争取达到13000家,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数量翻一番。
切实加大能源供应能力。重点依托一体化基地规模化布局风电,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重发展光伏发电,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发电和地热能,稳步推进氢能等发展。完善两部制电价政策,提升调峰电源建设积极性。
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积极使用可再生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比例。开展战略性矿产资源调查评价。发展绿色金融,培育壮大绿色环保产业。降低碳排放强度,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推进马栏山近零碳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选:
构建多元能源供应格局。实施新能源倍增行动,打造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新增新能源装机千万千瓦以上,风电、光伏发电成为新增电力装机主体。做好水电保护性开发,支持生物质多元化高效利用,积极推进地热能、氢能等开发利用。加强储能技术装备等研发与应用,实施一批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项目。
加快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数字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和重点用能单位能效提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重点行业和重要领域绿色化改造,重化工业园区全部完成循环化改造。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碳汇+”交易工程,推进碳惠荆楚工程建设,建成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系统。
《辽宁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选:
辽宁省规划了重大清洁能源项目48个(类),总投资超过8000亿元,涵盖风电、光伏、核电、抽水蓄能、天然气、氢能和清洁取暖等领域。辽宁省将在“十四五”时期推进清洁取暖项目投资410亿元。重点实施大型热源厂超低排放改造、城乡热网改造、工业余热利用、“煤改气”、“煤改电”、光热+、光伏+微风、生物质、清洁炉具、核能供暖等项目,确保人民群众清洁温暖过冬。
推进辽东南地区减煤化向去煤化过渡,推广核电余热供暖、低温堆集中供暖,积极探索推进制氢、海水淡化等核能综合利用。因地制宜推进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等其他新能源利用。探索支持地源热泵、污水源热泵、太阳能利用等清洁取暖工程。
探索电网、燃气网、热力网柔性互联和联合调控,促进基础设施协同优化运行和多种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居民供暖、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及服务业等领域电能替代。因地制宜、因业施策,推行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以电代气,着力提升电能占能源终端消费比重。
《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选:
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推进沿黄绿色能源廊道建设,拓展农村能源革命试点示范,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建设多能互补清洁能源基地和储能产业基地。
建设豫北黄河北岸、豫东黄河古道、豫中南引黄受水区、黄河两岸浅山丘陵区等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和一批千万平方米地热供暖规模化利用示范区、“光伏+”基地,实施豫西、豫北等“可再生能源+储能”示范项目,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2000万千瓦。
重点培育100家“瞪羚”企业和100家创新龙头企业,力争涌现10家左右“独角兽”(培育)企业。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力争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万家。聚焦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引进100个具有核心技术支撑的引领型企业和100个高水平创新平台。
《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选:
合力建设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深化空间一体规划、环保统一标准和污染协同管控,共建以水为脉、林田共生、城绿相依的自然生态格局。因地制宜打造宁杭生态经济带、环太湖世界级生态湖区和创新湖区、环淀山湖绿色发展协同区、宁淮宣黄成长带等一批跨省特色合作区。强化沪苏通合作,支持南通建设长三角北翼区域中心城市,打造跨江融合、陆海统筹、江海联动的战略枢纽。
加快能源绿色转型,全面提高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因地制宜促进太阳能利用,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微电网等融合发展,建设一批综合利用平价示范基地。加强源网荷储协同,提升新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安全利用核能,加快田湾核电7、8号机组项目建设。
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转型升级,推广使用核心关键绿色工艺技术及装备,积极发展节能环保、资源循环利用、清洁能源、清洁生产等绿色产业。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支持有条件的地区创建绿色发展示范区。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增强碳汇能力。实施碳排放达峰先行区创建示范,建设一批“近零碳”园区和工厂。
《陕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选:
建设10个重点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平台。推动500家省级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培训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0户,国际级和省级“专精特新”及“小巨人”企业700户。到2025年,力争实现100家科技型企业在主板、科创板、创业板、新三板等上市,实现100位科技领军人才创富。
高水平建设科技创新聚集区,区域重点创新载体包括:西安科学城、西部科技创新港、杨凌农科城、宝鸡科技新城、汉中航空智慧新城、渭南高新区、咸阳电子显示创新园、铜川商业航天城、安康富硒产品创新中心、延安高新区、商洛高新区。
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有序开发建设水电和生物质能,扩大地热能综合利用,提高清洁能源占比。在西安、咸阳、渭南、宝鸡、西咸新区等地区扩大水热型地热能应用规模,适时推进渭河盆地地热及伴生(氦)气综合利用示范项目,推进干热岩型地热能利用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动节能环保产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向集约化、标准化、智能化升级。农村能源清洁化设施领域,加强生物质供热、规模化生物质天然气、规模化大型沼气、太阳能、地热能、风能等技术的推广应用。
《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摘选:
加快构筑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培育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重大科创平台包括: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宁波甬江科创大走廊、温州环大罗山科创走廊、嘉兴G60科创大走廊、浙中科创大走廊、绍兴科创大走廊。支持企业牵头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院士专家工作站、创新联合体、企业共同体、知识产权联盟和重点产业技术联盟,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着力打造“头部企业+中小微企业”创新生态圈。推进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融合。
加快未来社区试点建设,建成命名100个左右省级试点。以未来社区理念统筹旧改新建,创建100个未来社区美好家园示范点。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型基础设施产业链,培育清洁能源、前沿新材料等10个以上新型基础设施产业基地,培育100家以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标杆企业,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和跨行业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生态。
培育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实施绿色产品认证体系,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等绿色产业。深入开展绿色技术创新“十百千”行动,积极创建国家级绿色技术交易平台,建立健全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提高绿色建筑在新建建筑中的比重。落实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政策。加快电能替代,提高电气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