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哥本哈根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已经进行几天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会议的进程并非十分顺利,特别是在确定全球第二承诺期应对气候变化的安排,发达国家明确中期减排目标,化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分歧,以及明确发达国家的资金供应等关键问题上,争论非常激烈。
在所有的争论中,中国的表现格外引人瞩目。之所以说“引人瞩目”,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这次大会举行前夕,中国政府于11月26日正式对外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全世界关心气候变化问题的人都注意到,中国人做出的承诺,已远远超出了“巴厘路线图”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显示了中国为促成哥本哈根大会取得成功而采取的认真态度,以及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事实胜于雄辩”,中国人提出的“清晰的量化目标”,为世界树立了一个榜样,应该对哥本哈根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二,在大会举行期间,面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代表对中国提出的不合理要求甚至是“刁难”,中国参加会议的代表给予了义正词严的驳斥,态度相当强硬。正是这一点,不仅在国内网民及社会公众中引发一片叫好声,不仅在印度、巴西,以及其他许多与中国情况相似的发展中国家引发强烈共鸣,即使是一些发达国家也不能不开始认真倾听中国人的声音。
中国代表态度强硬,强硬得有理有据。全世界人都知道,全球气候变暖不是一年两年的事情,而是100多年来人类盲目发展的结果。这其中,发达国家是始作俑者。科学数据显示,发达国家人口总数不到全球的20%,但从1900年到2005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占全世界的80%,1950年以前排放的温室气体95%都源自发达国家。而现在,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士硬是要将中国等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的国家与他们相提并论,硬是要拿中国现有的“排放量”说事,企图逼迫中国在减排目标上做更多让步。针对这种近乎搅局的行径,中国当然要亮明态度。因此,参加大会的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毫不客气地说,发达国家应为全球气候变暖承担历史责任,这既是客观事实,也是已经被国际公约认定的义务,是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
与全世界的人们一样,中国人关注气候变化问题,关注环境问题,希望我们共同拥有的地球更加美好,并愿意为解决气候变暖而承担自己的责任。然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上,中国有中国的立场。中国坚持的是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中国肯定会承担自己应尽的责任,但决不会以牺牲自己的发展为代价。同时,中国强调,发达国家正视并履行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历史责任是当前气候变化谈判取得成功的关键。
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有关谈判已进入关键期。我们将关注大会,将全力支持中国代表的立场,并对大会取得成果充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