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多元化高效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

《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蓝皮书》提出,推动新能源集中与分布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利用与远距离外送并举,构建新能源多元化开发利用新格局。《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3》指出,海洋能源将成为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支撑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我国海洋国土面积为300万平方千米,占全部国土面积的四分之一。海洋可再生能源资源开发总量超过35亿千瓦,其中风能资源开发总量为30亿千瓦,占比超过85%。建设海洋能源高效开发利用体系将充分利用足量可再生能源,大力推动我国能源转型。

海洋新能源广义上是指海洋所蕴藏的可再生自然能源,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以及海水温差能、盐差能。业内专家一致认为,在立足资源禀赋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现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的过程中,海洋能源将成为重要的驱动力和新的增长极,以此为中心展开的体制机制建设、创新技术研发、国内外合作交流正加速推动海洋能源高质量发展,大力开发海洋能源,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中国海洋能源发展报告2023》显示,2023年全球海洋油气开发投资继续增加,海上风电增速重回正轨,潮汐能等海洋能向产业化方向加速推进。海洋能源发展前景广阔,据测算,2050年或中远期,海上风电光伏发电量贡献有望超过10%,海上风电装机在整个风电装机中的占比有望超过20%。

海上风电将是未来海洋新能源利用体系中的主力。尽管国内近海浅水风电装机容量已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是考虑到航道、渔场以及娱乐占地等因素,近海空间重叠区域多,风能资源利用日趋饱和。而深远海风电场具有不占地、不抢占资源的优势,且蕴藏更丰富的海风资源,可开发量超过2.9万千瓦,是近海风能资源总量的3倍之多。《“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强调,要推动深远海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未来深远海风电开发是国内海洋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方向。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新型能源系统,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是我国统筹能源安全与双碳目标的必然选择。海洋二氧化碳封存潜力巨大,将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过程中发挥重大作用。随着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加速推进,“海上风电+”的融合发展模式成为热点。此外,扩大最接近成熟、在全球范围内具有最大应用潜力的海洋能源技术,如海上风电、潮汐能和波浪能技术投资和应用规模,是当前一个时期的重点。

“十四五”以来,我国海洋新能源行业进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期。国家先后出台国土空间规划、新型电力有关规划,对推进海上风电统筹规划、优化海域空间利用格局等进行了顶层设计,对海上风电等新能源发展做出了战略部署。

同时,在国家和地方有关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的带动下,创新要素和社会资金向海洋新能源产业领域集聚态势明显,重点领域技术加快突破、示范应用逐步增多、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产业规模日益扩大,海洋新能源产业已成为海洋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指出,海上风电开发为油气平台提供绿色电力,替代分散式燃气或燃油发电,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碳排放,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随着海洋工程技术日益成熟,海洋已经成为最现实的油气资源接替区。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开发力度是促进“双碳”目标实现、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手段。

当前,国内已经实现海洋风能与油气设施的融合发展,未来随着制氢、波浪能等发电技术的商业化发展,配合储能技术,融合各类能源开发的通用性和差异性技术,还可在资源富集海域逐步构建以风能为主,光伏、波浪能、制氢等多个海洋可再生能源为辅的海上新型电力体系,从而构建更加稳定、甚至100%清洁能源替代的服务于海上油气生产的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新型电力系统。

海洋能源是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改善能源结构的重要发力点,在海洋能源的勘探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正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助力。海洋能源开发装置和设备往往远离陆地,其运维难度、成本和风险等级显著提高。应对新能源低成本运维以及无人化运维要求,海洋新能源领域将出现规模化智能化运维厂家,利用深度学习、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技术开发智能运维系统,借助智能化手段全面提升海洋能源开发设施的感知、协同、作业决策及自主优化能力,实现对海洋能源的自主获取、自主调配和自主监督,进一步提高整体协同效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构建新型能源体系 多元化高效开发利用海洋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