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低碳转型的三大动力机制

  我认为,碳排放已经开始成为国际规则的新内容,在很大程度上将决定一国的发展空间。因此,是否低碳化也将成为评价企业发展、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标准。这对处在城市化、工业化中后期的中国来说,挑战和压力前所未有。但是低碳转型中也有我们可以抓住的机会。面对这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我们的发展之路也要做出及时合理的调整。我认为,主动应对比被动应付好,早动手比晚动手好,预先知道变化的方向迎头赶上去更好。

  去年末,我国政府做出了举世瞩目的温室气体减排国家承诺,确立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降低45%的国家战略目标。这种主动积极的态度非常值得赞赏。而国家目标一旦确定,与此相关的行为,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随之发生变化。

  我认为,国家目标对经济社会发挥作用,对行业、企业产生影响是通过3个机制向下传导的。第一是政策与法律机制。政府一旦做出承诺,就必然采取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各项手段向下施压,推动全社会低碳转型。这是非常值得企业界关注的,因为相关政策、法律等进程可能突然加速,或者转弯。第二就是市场机制。我们不怀疑政府的执行力和决心,但是单靠行政施压进行减排是不经济的。如果考虑到综合社会成本最低,应该是行政手段与市场手段联合起作用,这就是市场机制。要对那些动用资金、技术、人力大幅度减排的企业给予奖励与补偿,要对那些不积极减排的企业给予惩罚,用市场杠杆引导社会资金的走向。

  最后一个非常重要的动力机制,就是技术进步,而这也是低碳转型的最主要或是基础的推动力。如果说,在很多技术领域中国与发达国家还有代差,那么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与他们就只有年差。而中国又是最大的应用市场,资金实力雄厚,完全有可能抓住这一轮新能源等低碳技术突破的机会。

  上述3个动力机制一旦发生传导作用,必然要触及所谓低碳经济最核心的问题,就是能源。首先要求能源结构更加合理。降低碳基能源的比例,到2020年,我国能源结构中核能、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将占15%。这一变化将极大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此外,我国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消费的状况短期内不可能改变。即使到2020年,其比例仍然还会占60%。因此,煤炭的清洁利用对减排目标的实现也非常重要,传统能源清洁利用技术产业也将激活,包括煤的气化、液化以及热电联产一系列的重大工程将加快推进。

  对各个主要耗能行业而言,也将发生一系列的变革。比如低碳交通。现在国际上在比较航空、海运、铁道、公路等运输效益。从经济性与排放性综合考虑,最经济、最低碳的将成为未来投资和发展的重点。还有低碳建筑。建筑的碳排放占排放总量的1/4左右,采暖空调占整个建筑排放的一半。而我国正处在城镇化过程中,拥有400亿~500亿平方米的建筑,同时建筑节能技术相对成熟。只要国家把建筑节能的标准稍微抬高一点,在初期建设可能增加5~10%的建筑成本,但是在建筑50年生命周期内能够节约一半能源,综合的节能减排效果将非常显著。

  最后一个层面,就是要改变整个经济体系的能源使用现状。我国能源效率是美国1/3,是日本的1/6。要让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实现低碳化,最重要一个环节就是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而这个上升的空间也是非常巨大的。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低碳转型的三大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