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又来中国推销清洁能源技术了,看看代表团成员那些公司的技术,好像也没有什么特别先进、中国又特别急需的玩意儿。那么,美国人如此高调入场,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呢?
对新能源的投资,中国去年拿出了346亿美元,居世界第一,总额是美国的两倍。特别是风能,中国的装机容量是世界第一,结果因为有过热趋向,不得不控制。太阳能的产能,中国也是世界第一,但绝大多数电池板都装到外国人的屋顶上去了。
风能的装机容量多少和实际发电多少是两码事,这么多风机,到底发了多少电,不大清楚。而太阳能的产品又绝大部分出口,帮着外国人节省能源去了。仅这两项,就可以看出,中国现在可能需要的不是什么新技术,而是应用。
现今美国媒体,都在极力赞美中国清洁能源的飞速发展。在一片惊呼声中,我们必须保持头脑清醒,不要中了人家的“糖衣炮弹”。首先,美国人通过赞叹中国的清洁能源的高速发展,为的是激励美国人自己:如果再不努力,咱们美国人可就要落后了,在未来的竞争中会输给中国。
其次,美国的能源清洁化是大势所趋,也是奥巴马的工作重点,但政府苦于囊中羞涩,需要资金支持。特别是智能电网计划,美国的资金缺口非常大,还缺少一个积极和热情的“试验田”。而中国正好符合美国的要求,也能够在这方面和美国“互补”。中国市场这么大,美国新能源产业若能分食一大块,卖了产品,也赚了钱,回过头去还能贴补美国的能源技术研发。
就目前中国所处的阶段来说,在所有的节能减排措施里面,清洁能源技术属于“垃圾股”,不值得那么喜气洋洋,大把大把投资。道理很简单,就是新能源太贵,普通大众消费不起。我们现在的能源,特别是电力,在亚洲已经很贵了,位居前三甲,如果再提高新能源的比重,势必还会提高能源的价格,拉高CPI,降低我们的竞争力。
我们不是不需要减排,需要的是更切合中国实际的减排,比如,如何减低我们家中的冰箱、洗衣机、电视机等等常用电器的排放;用好现有的节能设备,以及更好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养成节约能源的习惯。别忘了,对“十一五”计划的20%的节能任务,我们4年只完成了14%多一点。
节能减排是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别指望有什么万金油,一抹就灵,这是西方开展节能减排三十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节能减排也没有什么秘密,靠的就是人,这些美国人都很明白。现在美国人来了,我们应当和他们讲清楚,技术我们需要,但更需要的是共同研发,特别是把那些简单易行的办法介绍给我们,帮助我们培训人员,给我们出谋划策。而不要把那些不太靠谱、价格昂贵的玩意塞给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