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一些国家多措并举发展“低碳经济”

发展“低碳经济”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一是建立能源、资源、环境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信号导向机制。

  ● 二是建立谁污染谁付费的责任延伸机制。

  ● 三是建立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体系及第三方监测机制。

  ● 四是建立排放限值制度和排放权交易机制。

  ● 五是建立技术准入许可机制。

  ● 六是建立节能环保服务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

  一些发达国家在推行和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发力抢占先机,创造竞争优势,为我们提供了一些可供借鉴的宝贵经验。

  制订国家战略

  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多数发达国家进一步明确和提升节能环保产业的战略地位,将其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刺激经济复苏、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美国从维护其全球经济地位出发,把节能环保产业推到国家战略的前沿,着力推行“绿色新政”,打造“岩上之屋”,以此培育美国经济新的增长点,确保美国的能源安全。2009年2月,奥巴马签署《2009经济刺激计划》,在7870亿美元投入中用于替代能源等绿色经济投入达1500亿美元,预计新增500万个就业机会。可以说,“绿色新政”不仅将对世界能源问题产生重大影响,并很可能使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积极影响和变化。

  欧盟提出在2013年前投资1050亿欧元,用于环保项目和相关就业,支持欧盟区的绿色产业,保持其在绿色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日本制订了“最优生产、最优消费、最少废弃”的经济发展战略,2009年4月公布的财政支出达15.4万亿日元的《经济危机对策》计划,提出要扩大绿色经济市场,创造绿色产业就业机会。

  加大规范市场力度

  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一些发达国家通过机制建设,加大规范市场的力度,逐步建立了一套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社会体系。一是能源、资源、环境性产品和服务的价格信号导向机制;二是谁污染谁付费的责任延伸机制;三是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的标准体系及第三方监测机制;四是排放限值制度和排放权交易机制;五是技术准入许可机制;六是节能环保服务企业专业化运营机制。

  欧盟通过制定排放限额标准,鼓励企业加大“绿色投资”,用标准引导市场。英国发力抢占低碳经济高峰,反复宣扬低碳理念,着力推行“三新”,即大力发展新能源,推广新的节能生活方式,向全球推广低碳经济的新模式,并利用价格信号机制促使企业主动降低能耗,通过产品“碳足迹”标识,记录和显示单位产品的能耗及排放,运用市场手段鼓励消费者购买生产过程消耗能源少的产品。

  英国把今后10年的产业技术重点确定为6大领域:低碳工业、低碳汽车、信息网络、生命科学、医药和先进制造,并专门成立了国家低碳技术投资公司。英国希望通过这些做法,实现生态、政治、经济等多重获利。

  创造竞争优势

  发达国家在支持和鼓励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正在通过主导国际节能环保标准的制定,试图通过新一轮的国际规则,新一代的技术领先,以节能环保产业为载体,确保其在国际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这些国家和跨国公司纷纷对其具有核心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节能环保领域追加投入。欧盟将通过政府和企业合作,在2013年前投入32亿欧元,用于创新型制造技术、新型低能耗建筑与建筑材料、环保汽车及智能化交通系统三个领域的科技研发。法国最早提议征收碳关税,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和参议院于2009年10月和11月先后投票,通过了从2010年起在法国国内征收碳税的议案。根据法国议会通过的此项议案,从2010年1月1日起,法国将针对化石能源的使用按照每排放1吨二氧化碳付费17欧元的标准征税。

  抢占全球低碳经济市场

  一些发达国家通过鼓励和支持有实力的企业扩张、重组、转型,促进节能环保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实现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抢占全球低碳经济市场。

  一是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运营和服务企业加速整合扩张。法国威立雅环境集团凭借在本国市场的垄断地位和管理技术与经验,重视高新技术研发,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快市场扩张,成为国际节能环保基础设施运营领先的企业。德国在过去十多年中,把大力发展新能源作为基本国策推动,完成了新能源领域的一系列创新。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地热能等领域,大都由德国企业主导,完成了从概念设计到商品化产品开发,从公司创立到全球市场扩张的一系列进程。十多年间,一个全新的绿色产业从无到有,蔚然成荫。如西门子公司针对节能环保领域提出《2020图景》技术创新计划,研发预算达52亿欧元,以确保其产品和技术在全球更大的市场份额。

  二是大型装备制造企业加速向节能环保装备制造及相关领域转型扩张。美国通用电气集团(GE)从2000年开始打造水处理部门,先后进行5次并购,成为世界上工业用水处理装备主要提供商之一;2003年并购奥地利颜巴赫公司,成为分布式能源技术装备的领跑者。

  三是传统能源资源型企业加速配置节能环保及新能源业务组合。英国石油(BP)于2000年提出“不仅奉献石油”的战略转型,成立了替代能源部门,利用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低碳或无碳能源技术,提高能效,增强产业竞争力。

  促进和谐发展

  审美经济要求不能仅把GDP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惟一指标,而反映人们主观生活质量的幸福指数也能够衡量社会的和谐发展。它要求在经济转型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中,从价值链低端向价值链高端转变,特别是对传统经济转型迈向低碳经济发展,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低碳消费的美学理念与审美经济的运营理念本质一致。因此,从企业层面,从单个产品到产品价值链的设计、制造、营销,在遵循低碳原则的同时,遵循人本、审美原则,做到有机结合、完美结合,争取双重获利;从政府层面,制度推进企业或产品低碳效益和审美效能有机结合,快速生长。例如,美国耐克公司乔丹系列篮球鞋被称为史上最好卖的运动鞋。提起这种运动鞋,消费者就会想起它的代言人、篮球巨星迈克尔・乔丹。他飞身灌篮、后仰跳投的雄姿令人赏心悦目。1985年耐克公司与乔丹签约,推出乔丹气垫鞋,结果耐克销售额在3年中飙升3倍。耐克公司在美国本土不生产一双耐克鞋,其生产制造全部外包到国外,而公司本部所做的大部分工作就是“企业的美学管理和设计”。乔丹为耐克鞋代言,极大地添加了符号意义。这种符号意义表现为:耐克鞋使人想起美国的体育文化和运动精神,甚至使人分享乔丹的巨星风采。因此,消费者不仅愿意支付耐克鞋基本的使用价值、即商品的直接功能,而且也愿意支付耐克鞋证实使用者身份和社会地位的符号价值。而企业效益的增长没有依赖更多的能源消耗和碳的排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一些国家多措并举发展“低碳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