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月25日举行的中国“安全发展”高层论坛石油化工分论坛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指出,尽管近几年国际原油价格持续攀升,但中国经济并没有增速放缓的迹象,2006年一季度初步核算增长10.3%,我国经济抗油价上涨的能力大大提高。
冯世良认为,油价上涨通过进口、零售等环节影响消费,又通过成本和效益方面影响投资,通过投资环境和产品成本影响出口,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对石油和化工行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一是油价上涨增加了外汇支出。石油是中国单一商品最大的逆差项目,涨价因素明显增加了外汇支出,2005年全年平均每桶油价上涨了15.1美元,全年外汇多支出140亿美元,也就是说,单纯由于涨价因素,2005年相当于1100多亿元人民币的我国国民财富转移到产油国和石油商手中。
二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利润与油价同升同降。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是受原油价格波动最直接的行业,油价的波动与行业利润走向具有很高的一致性,油价每波动1美元,影响利润50亿到60亿元人民币。2005年比2004年上升了15.1美元/桶,石油与天然气开采业利润增加了1167亿元人民币。
三是适度的油价上升有利于炼油业,而过高将给行业带来厄运。一般情况下,以下几方面因素会使炼油企业有较好的盈利:煤电油运是国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得到国家的支持,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上升、控制超载而必然加大运输的频次都会带来需求增长,加之国际上炼油毛利的提升,炼油类公司应有较好的表现。
四是对化学工业的影响取决于成本与产品销售价格。油价上涨对化学工业的影响,取决于成本上升幅度与产品销售价格上涨幅度的对比。
持续高油价使得交通运输业受到的冲击最大。交通运输业是耗油大户,面对高油价,航空、航运、公路运输等领域的企业日子比较难过。航油的涨价明显加大了民航运输成本;油价上涨对公路运输业的影响较为明显,出租车行业损失巨大;油价上涨对于海运行业的影响相对来说要小一些。
就其他行业来看,油价高企对农业产生较大负面影响。石油价格上涨直接影响到农用化肥、农药、塑料薄膜等农资的涨价以及灌溉、耕田、运输等农机具用油的成本。同时,高油价冲击汽车产业发展格局,直接影响其消费结构及生产结构。我国必须推广使用节油型汽车。同时,高油价必然影响消费者的购车选择,进而对汽车制造业产生较大影响,节油型汽车将成为未来汽车市场上的新宠,小排量车的销量将呈不断上升的势头。
据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9日发布的对GDP修订的结果显示,2003年和2004年我国GDP分别增长10.0%和10.1%,2005年初步核算GDP增长9.9%,油价上涨并未给我国经济造成实质性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