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八国集团同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刚果等六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对话会议。会议围绕全球能源安全、传染病防控、教育、非洲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会议并就全球能源安全问题作了阐述。
胡锦涛指出,能源安全关系各国的经济命脉和民生大计,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各国共同发展至关重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各国各地区的互联互动日益加深。每个国家都有充分利用能源资源促进自身发展的权利,绝大多数国家都不可能离开国际合作而获得能源安全保障。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冲击了全球经济发展,对产油国和消费国都没有好处。油价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复杂的,需要国际社会加强对话和合作,从多方面加以解决。这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为保障全球能源安全,世界各国应该树立和落实互利合作、多元发展、协同保障的新能源安全观。
胡锦涛提出,世界各国应该着重在以下三方面进行努力:
一、加强能源开发利用的互利合作。实现全球能源安全,必须加强能源出口国和消费国之间、能源消费大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国际社会应该加强政策协调,完善国际能源市场监测和应急机制,促进油气资源开发以增加供给,实现能源供应全球化和多元化,在能源需求和供给基本均衡的基础上确保稳定的可持续的国际能源供应及合理的国际能源价格,确保各国能源需求得到满足。
二、形成先进能源技术的研发推广体系。节约能源,促进能源多元发展,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长远大计。国际社会应该加强节能技术研发和推广,支持和促进各国提高能效,节约能源,减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应该积极倡导在清洁煤技术等高效利用化石燃料方面开展合作,推动国际社会加强可再生能源和氢能、核能等重大能源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探讨建立清洁、安全、经济、可靠的世界未来能源供应体系。要从人类社会持续发展的高度看待这些领域的合作,处理好资金投入、知识产权保护、技术推广等问题,使所有国家都从中受益。
三、维护能源安全稳定的良好政治环境。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是实现全球能源安全的前提条件。国际社会应该携手努力,共同维护能源生产国特别是中东等产油地区的稳定,确保国际能源通道安全,避免地缘政治纷争干扰全球能源供应。各国应该通过对话和协商解决分歧和矛盾,而不应该把能源问题政治化,更不应该动辄诉诸武力。
胡锦涛进一步明确,中国高度重视能源问题。中国能源战略的基本内容是:坚持节约优先、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保护环境,加强国际互利合作,努力构筑稳定、经济、清洁的能源供应体系。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更是能源生产大国。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能源总自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中国煤炭资源丰富,三分之二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核电、风力发电、生物质发电刚刚起步,国内能源供应有巨大潜力。中国提出了中国2006年至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既要实现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又要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末降低20%左右。中国将适度利用国际能源市场,在平等互惠、互利双赢的原则下加强同各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的合作,共同维护全球能源安全。
峰会期间,八国集团领导人通过了《全球能源安全》文件,列出了目前全球面临的能源问题,提出了以“反映市场原理的价格确保足够、可靠和环保的能源供应”,强调为保证世界范围内的能源供应,必须大幅增加能源投资。
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新的能源安全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国家主席胡锦涛提出新的能源安全观
相关推荐
- 招标 | 华能湖南通道县金殿风电场、芷江县牛牯坪风电场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及报批技术服务项目招标公告
- 欧洲22%的能源来自可再生能源
- 能源发展成就非凡 节能降耗成效显著—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 郑徐光:透视2019电力半年报
-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努尔·白克力一审被控受贿7910万余元
- 分析 | 一季度能源生产稳步增长,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2.7% 中国开足马力发展绿色经济
- 兰州化物所在多孔石墨烯的制备及应用方面取得系列进展
- 国家能源局:1-2月风电投资33亿元 同比下降23.3%
- 风电平价:获取能源胜利的必要条件!
-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
- 全球第一条钠离子电池生产线在辽宁鞍山诞生
- 新疆印发《自治区关于深化能源领域基础设施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
- 全球碳计划组织:2018年全球碳排放量预计增长2%
- 财政部、发改委 能源局等六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调整重大技术装备进口税收政策有关目录通知情况
- 英国开发商出售澳大利亚商业太阳能项目
- 光伏:利好信号来袭
- 缅甸电力供应的“困局”
- 2032年能源供应达巅峰 光伏发电和风电为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