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青山绿水的呼唤———清原建设生态大县纪实

森林是生命的摇篮,绿色是人类的希望。清原的决策者们在确定了生态大县建设的宏伟目标后,首先把培育全县人民的生态意识作为着力点,大力开展了培育生态文明活动。


培育生态文明 统一行动意志


建设辽宁生态大县作为一项前所未有的开创性事业,要开好头,起好步,转变人们的思想观念,统一人们的行动意志就显得尤为重要。清原充分利用县报、电台、有线电视等新闻媒体,大力开展建设辽宁生态大县的宣传活动。他们从中小学生抓起,开展了生态式学校和绿色环保学校争创活动。目前全县已涌现出市级环保学校 4所,县级生态示范学校58所。县“关工委”、宣传舆论部门、党群团组织结合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宣教活动。如今,建设辽宁生态大县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全县人民的心中。就连在许多年轻人的新婚庆典上,主持人也常常把“建设辽宁生态大县”融入到对新人的祝福中。


建设生态大县,宣传不是目的,关键是要真抓实干。他们通过生态文明村建设,着力培育乡风文明,使农村的生态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改善;通过农村能源建设,切实加强“四位一体”、秸秆气化等工程的推广, 5年来累计完成节柴改灶 8.3万铺,保护林地 3.5万亩,建“四位一体”大棚 3120栋、秸秆气化站 5个,并大力推广了太阳能、电能、液化气等清洁能源进农户工程;通过实施“牛下山羊进圈”工程,全县牛、养饲养管理更加科学有序,饲养规模不断扩大;通过对202线裸露山体绿色覆盖工程,对县城、乡镇的卫生、噪音、交通秩序等专项整治,初步实现了美化、绿化、净化的目标;通过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生态旅游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湾甸子镇砍椽沟浑河源农艺园、敖家堡邰沟农庄游等具备了日接待 1000人的能力;通过生态型山水城市建设,相继修建了源中园、河堤公园、休闲健身广场、民族文化中心等娱乐设施,建成了紫荆饭店、建设大厦、清原宾馆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生态型山水城市框架初步形成。


优化生态环境 建设绿色清原


随着全县人民生态文明意识的不断提高,清原人民建设生态大县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清原的决策者们因势利导,建设生态大县,首先抓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


治山治林。为了让青山常在,碧水常流,清原人民坚持不懈地实施森林保护工程。2002年,县人大通过了《清原满族自治县森林防护条例》,使森林管护工作走上了法制化轨道。 5年来,全县累计植树造林 16.8万亩,封山育林 19万亩,退耕还林 8.3万亩。目前,全县森林面积达到27.14公顷,林木蓄积量 2380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2.8%,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富足的生存空间,为下游人民奉献了一泓清水。治地治田。从上个世纪 80年代开始,清原以小流域为单元,采取植物措施、工程防护措施与保土耕地措施相结合,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到 2006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26.7万亩,总投资 8000多万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青山绿水的呼唤———清原建设生态大县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