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提升机改造、自制缺罐检测、制麦车间发芽喷淋补水系统改造、洗瓶链道自动化控制改造……这些节能实用的创新技术,都是北京顺义区燕京啤酒集团车间工人集思广益的智慧结晶。目前,400多项“小发明”已帮助燕京啤酒公司年节约电费167万元,节煤达5580吨。
2005年,“燕京”生产总值为29亿元,总能耗为17.9万吨标准煤,到2009年企业生产总值达到了40亿元,但总能耗不升反降仅为16.8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总产值能耗也由2005年的0.61吨标准煤下降为2009年的0.42吨标准煤。
其实,节能降耗在燕京啤酒公司的成功实践,只是北京市顺义区节能降耗工作的一个缩影。
2009年,顺义区万元GDP能耗降低5.6%,被市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工作组确定为全市为数不多的2009年度超额完成等级区县,“十一五”的前四年,顺义区万元GDP能耗累计降低20.31%,完成了20.82%节能目标进度的97.24%。
作为北京市制造业大区,顺义缘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呢?
开展节能降耗示范
和其他区县一样,顺义区的节能降耗与区域的产业结构优化同步进行,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十一五”的前四年,顺义区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逐步淘汰了48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每年可节约能源约为9万吨标准煤。
不过, 面对顺义全区各项节能工作取得的积极成效,区领导还是表示出了忧虑:顺义区总能耗占北京市总能耗的比例相对偏高,在“十一五”前四年,已经逐步淘汰了48家“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的基础上,下定决心,力争在“十二五”期间有计划地全部退出高耗能企业。
“顺义的产业结构调整,调的不仅仅是一二三产结构,还有产业的内部结构,这才是解决节能降耗的关键所在。”顺义区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说,顺义的突破点在于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通过政策宣传与节能任务年度分解考核相结合,最突出的莫过于以重点耗能企业为切入点开展节能降耗示范。
大力推广节能、节水、环保、资源再生等方面的技术和先进设备。通过企业生产技术的升级换代,来全面推进企业清洁生产的实施,分行业培育一批清洁生产基础较好的典型企业。比如2006年便开展节能降耗的燕京啤酒股份公司,为了有效降低能源消耗,解决蒸汽供给压力,2006年公司投资350万元为第三动力车间加装了蒸汽蓄能器辅助锅炉供汽,用以改善锅炉运行状况,提高锅炉运行热效率和供汽品质,该项目节能降耗效果明显,年可节煤约970吨,以每吨煤500元计算,年可节约资金48.5万元。而且加装蒸汽蓄能器后,平均最少可停用1台锅炉半年以上,按此计算可节煤6467吨,年节约资金323.25万元。此外,该项目年可节电928800度,每度工业用电按0.48元计算,则年节约电费44万余元。
“燕京啤酒的案例说明,一方面企业开展节能降耗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另一方面政府要调整产业的内部结构促进节能降耗,重要的还是调动用能企业自身的积极性,促进企业的节能降耗与技术提升有机结合,只有企业在节能降耗的投入上获益了,企业才能积极投身其中。”有关负责人说。
逐步淘汰原有落后生产企业。积极引进循环经济企业,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目前,全区共有60余家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对工业废物、废纸、废塑料等再制造和再利用。特别是盈创再生资源有限公司,5万吨级再生瓶级聚酯切片项目,是目前亚洲唯一一家再生瓶级聚酯切片作业线,每年可为国家节省30多万吨石油,实现5亿元的产值。
以此推算,350万元的节能投入,并未给燕京啤酒增加生产成本,相反却为企业每年带来60余万的收益。
找准节能降耗最佳切入点
除了抓重点企业,顺义节能降耗的另一个工作重点是,抓重点领域的节能,推进全社会节能降耗。
为抓好重点领域及耗能企业节能,推进全社会节能降耗工作,顺义区积极开展建筑节能。一是深入开展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情况检查,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执行率连续三年达到100%。二是实施现有居住建筑供热计量及节能改造。“十一五”期间,完成了樱花园小区一、二期隔音窗改造工程,累计改造3800户,完成投资724万元;完成了329户农民既有住宅节能改造,改造利用了中空双玻节能门窗和新型节能保温材料。三是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领域中的应用。“十一五”前四年,安装太阳能路灯1.15万盏,推广高效节能安全卫生吊炕4.5万铺,建成太阳能公共浴室85处,发放太阳能灶500个,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3处,生物质气化站10处,示范推广生物质炊事炉1374台,建设户用沼气池200个。新建公建主要采用地源热泵。
2006年顺义区投资10亿元,开始建设城东、城西、城南集中供热中心。替代原有城区供热的散小锅炉,到2010年,顺义新城中心区将实现由四个集中供热中心供热的目标,规划供热面积将增加到1400万平方米。成为全市为数不多的在城区全部实现集中供热的区县,单位供暖面积的原煤消耗量从改造之前的28.5公斤下降为16.5公斤,年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1千吨。
对于重点公共领域的节能降耗,顺义区是舍得大手笔投入的。2007年投资5亿元,完成了“引温入潮”跨流域调水工程,将大大改善奥运水上运动场馆周边的水环境,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营造良好的生态景观。2008年顺义区安排节能专项资金支出1355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6万元。其中支付建委返退给企业墙体材料专项资金704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建筑节能。另外补助650万元,用于鲜花港智能温室建设。
2009年顺义区根据节能减排要求和自身发展需要,积极开展能源项目建设,全年开复工能源项目5个,其中2个列入市政府重点投资项目。计划总投资79336万元。
基本完成了国际鲜花港地缘热泵与地热梯级利用综合供暖设施项目建设。该项目供暖面积22万平方米,供暖总投资2.6亿元,于2009年全部完成。完成了城北供热中心主厂房建设和设备安装工程。城北供热中心位于仁和镇太平村北侧,计划总投资37656万元,其中市政府投资22553万元,目前已到位资金6000万元。计划安装5台64兆瓦燃煤热水锅炉,首期安装3台,敷设一级管线13.6公里,设置热交换站24座,供暖面积358万平方米。目前已完成全部投资1.5亿元。
同时,顺义区严格执行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全区新建建筑施工阶段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连续3年达到100%。根据编制出台的《顺义区“十一五”节能规划》明确提出的到2010年实现政府机关单位建筑能耗和人均能耗比2005年分别降低20%以上的目标,顺义还通过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和淘汰治理黄标车,推进交通领域的节油工作。
大力推广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应用。“十一五”前四年,顺义共安装太阳能路灯1.15万盏,为近10万农民夜间出行带来了便利;推广高效节能安全卫生吊炕4.5万铺,使农村4.5万农户冬季室内温度提高了3-5℃;建成太阳能公共浴室85处,解决了近2万农民的冬季洗浴问题;发放太阳能灶500个,利用太阳能热水器洗浴8万农户,太阳能集热面积约12万平方米;建设大中型沼气工程13处,生物质气化站10处,惠及7723户;示范推广生物质炊事炉1374台,建设户用沼气池200个。共节约标煤484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604吨等。
此外,顺义区还大力开发和推广节能技术,缓解常规能源紧缺的问题,2008年,区科委制定并实施了年度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目录,包括13个节能产品,6项节能技术。其中,北京伸耀节能灶具有限公司节能产品已经推广到中央国家机关、中直机关食堂。
对制造业大区顺义而言,抓住重点企业和重点领域,无疑找到了节能降耗的最佳切入点。
制度建设和节能投入并重
为保证节能目标的完成,顺义区委、区政府较早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节能降耗机制和提供了相对充足的资金保障,以应对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的新挑战。
顺义区将节能指标纳入全区各镇、重点经济功能区考核体系,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和园区负责人业绩考核、奖励的重要内容。
顺义成立了由区长任组长,常务副区长任副组长的节能减排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区发展改革委主任兼任,明确了19家成员单位职责分工,形成了统一管理、层级负责、分工配合的管理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节能减排工作,节能减排领导小组把节能工作纳入政府议事议程,根据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协调会议,贯彻落实节能减排政策,部署节能减排工作,研究重大能源项目,协调解决节能工作中重大问题。
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的督察考核,一是根据出台的《顺义区节能目标考核体系实施方案》中规定的相关考核标准和要求,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情况进行了评价考核,目前,顺义区30家重点用能单位,已有4家列入市考核范围。二是制定了《顺义区节约能源管理办法》,提出了重点用能单位开展能源审计、设立能源岗位、按时报送年度能源利用状况报告等要求,2008年所有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重点用能单位,均向区发改委报送了上一年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在区发改委的组织下,已有11家单位开展能源审计、编制了能源规划。
这些政策办法为切实开展节能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积极开展节能执法监督检查,按照市发改委统一部署,区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对14家重点用能企业开展了节能监督检查,共检测了三相异步电动机30台,变压器19台,锅炉12台。对有问题的单位下发了整改建议书,用能企业积极进行了整改。实施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依据《北京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出台了《顺义区限额以下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积极落实《北京市关于加快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工业企业的意见》、《关于鼓励退出“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企业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对于重点公共领域的节能降耗,顺义区是舍得大手笔投入的。据了解,在市区两级政府对相关节能改造项目的数十亿元投入基础之上,顺义区还于2008年底设立了节能专项资金,连续两年额度为250万元,并累计安排节能技术研发资金513万元。重点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引导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加强合作,组建科研生产联合体和研发基地。2008年安排资金170万元,同比增长78.9%,占财政收入的0.023%,比重较上年上升了0.001个百分点。
“在相关机制完善的前提下,逐年加大的财政投入,亦是推进节能降耗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顺义区发改委负责人表示,政策和钱,这是推进节能降耗所必需的两大要素,两者缺一不可。他认为,“节能降耗更多的是一把手工程,只有领导重视,才能得到很好的落实,而淘汰产能,就得对现有设备进行改造,引进环保设备,这也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相关的优惠政策,让企业真正有积极性。节能降耗需要企业一把手的自觉,还需要政府提供相应的启动和奖励资金,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政策,并形成机制去督促落实。”
进一步完善机制建设
2009年,顺义全区第三产业耗能563.04万吨标准煤,占全区能耗总量的74.56%,比第二产业高出5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能源消费量的快速增长和比重的持续提高,给全区“十二五”节能降耗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对此,顺义区发改委认为,顺义区作为北京市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将建设成为连接国际国内的枢纽空港,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临空产业中心和现代制造业基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因此,应加大结构调整优化力度,落实功能定位。
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要将节能降耗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引进项目必须考虑避免引进高耗能行业,在加快发展临空经济、现代制造业的同时,优先发展金融业、总部经济、物流会展、商务、信息等高端产业,坚持把节约能源和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内容,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
二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加强落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淘汰计划和年度关停任务,在产业项目引进、改造、清理、转移等各方面严格把关,必须严格控制“三高”行业的盲目扩张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坚决淘汰落后产能。
三是加快制订新增工业行业及第三产业企业准入制度。在现有工业能耗水耗指导指标的基础上,建立第三产业企业准入制度和完善新增工业行业准入制度。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尽快进行全区规模以上用能单位能耗情况的调查统计分析工作,结合国际国内行业能耗的先进水平,尽快制定区域投资项目单位产值能耗和单位产品能耗等行业准入标准,建立和完善区域投资项目市场准入制。
为了实现“十一五”期间顺义区万元GDP能耗下降20.82%的目标,顺义区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的原则,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技术进步为根本,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加强管理,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今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顺义区将在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积极为“十二五”期间工作赢得主动。对此,顺义区将把节能降耗工作和产业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淘汰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落后生产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努力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积极实施国家重点节能工程。突出抓好工业、建筑、交通运输、政府机关等领域的节能降耗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