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生物质能现代技术利用多样化
我国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主要是农业废弃物、森林和林产品剩余物及城市生活垃圾等。农业废弃物资源分布广泛,其中农业秸杆年产量超过6亿吨,其中约三分之一可作为能源用途,农产品加工和畜牧业废弃物理论上可以生产沼气近800亿立方米。森林和林业剩余物的资源量也相当丰富。能源作物是具有商业开发前途的生物能源资源,适合我国种植的能源作物品种很多,主要有油菜籽等油料作物和一些野生植物,如漆树、黄连木和甜高粱等。目前,我国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仍然以传统的燃烧技术为主,现在,逐步发展了生物质气化、液化和发电等技术。气化以厌氧发酵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为主,同时发展生物质能源的直接气化技术,目前,全国已经建成小型户用沼气池1200多万口,大中型沼气工程1500多座,年产沼气50多亿立方米。在生物质能源液化技术方面中国尚处于探索和试验的阶段,目前主要开发和利用的技术是乙醇燃料技术和生物油技术,全国已经建成南北两大乙醇燃料生产基地,形成了100多万吨的生产能力,生物油产量已经达到5万吨左右。生物质能源发电技术主要集中在糖厂的热电联产和稻壳发电,其装机约200万千瓦,其他形式的生物质能源发电,例如气化发电、混合燃料发电技术的应用还不具备规模。根据目前我国生物质能利用技术状况,生物质能利用重点将是生物质发电、沼气和生物质液体燃料等。生物质发电主要有农林废弃物发电、垃圾发电和沼气发电。在十一五期间将形成500多万千瓦的装机能力,在资源丰富区,建设区域型的兆瓦级的以秸秆、稻壳、蔗渣、灌木林和木材废弃物为原料的生物质发电厂;在经济较发达、土地资源稀缺地区建设垃圾焚烧发电厂;在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工业废水处理和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沼气工程,合理配套安装沼气发电设施等。沼气和农林废弃物气化技术产生的沼气可以为农村地区提供部分生活用燃气,生物质气化技术还可以作为解决农村废弃物和工业生产废弃物环境治理的重要措施。因此,十一五期间将继续扩大农村地区的户用沼气、特别是与农业生产结合的沼气技术的应用范围,在城镇发展以大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和工业废水沼气工程为气源的集中供气。生物质液体燃料是重要的石油替代产品,主要包括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近期内我国重点的技术研发方向是利用非粮食原料(主要为甜高梁、木薯以及木质纤维素等)生产燃料乙醇技术和以麻疯树为原料制取生物柴油,并建设规模化原料供应基地,建立生物质液体燃料加工企业。到2010年,燃料乙醇的年生产能力达到约200万吨,生物柴油的年生产能力达到20万吨,总计年替代200万吨成品油。
5、水电是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
水电作为我国最重要的可再生能源,在今后二三十年内仍将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我国水电资源十分丰富,根据最新水能资源复查结果,全国水电资源技术可开发量为4亿千瓦,分布广泛,遍及全国30个省(区、市)的1600多个县(市),65%的小水电集中西部地区。西南地区的小水电资源占全国的50%以上。我国政府对水电的开发实行了积极的扶持政策,小水电被纳入农村电气化发展和建设规划,水电已经在中国的电气化,特别是农村电气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国家正在西部地区实施以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为目的的“小水电代柴”计划,小水电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大型水电的开发将综合考虑资源分布特点、开发利用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电力市场需求等因素,重点开发大江大河等,到2010年,水电装机容量达到1.8亿千瓦。
6、总结
我国的可再生能源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一些技术已经达到或接近商业化发展的水平,无论从资源、技术和产业的角度,在近期都有大规模发展的潜力。可再生能源已经开始在我国的能源供应中发挥作用,在未来能源供应构成中可以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政府制定的国家发展目标,2020年可再生能源的发电比例可以达到15%以上,2040年之后可以达到30%或更高的水平,成为重要的替代能源。十一五将是我国风电、光伏发电和生物质能大规模利用的起步阶段,能否抓住机遇,迅速形成可再生能源市场和产业非常重要。到十一五末期,水电、风电、太阳能以及现代技术的生物质能利用等将达到2.7亿吨标准煤,满足10%的能源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