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2006年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政策建议

一、2006年生物产业发展呈现“四快”特征


一是产业规模快速增长。2006年医药工业实现总产值5536亿元,同比增长17.9%。其中,生物制品制造业实现总产值418亿元,增长21.7%;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产值448亿元,增长27.42%。随着国家对生物农业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转基因棉花、生物农药、畜禽疫苗等农业生物技术产品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趋显著。其中,全国生物技术棉花种植面积已超过6100万亩,占棉花种植总面积的75%,生物技术对农业发展的支撑力增强,生物农药年生产总量达到12万吨。生物能源呈现迅猛发展的态势,成为投资以及国际合作的重点。目前,我国燃料乙醇生产能力已近140万吨。生物基材料经济性正不断增强,品种开发多样化,产量迅速增长,已近10万吨。



二是产业化与技术创新能力快速提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的创新体系建设加快推进,重大疾病防治技术研发取得重要突破,一批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通过验收。世界上第一个、我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一类抗肿瘤新药安柯瑞(重组人5型腺病毒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单克隆抗体靶向药物碘[131I]美妥昔单抗注射液等重大创新药物获得生产许可。H5N2禽流感灭活疫苗、H5N1基因重组病毒灭活疫苗、禽流感重组鸡痘病毒活载体疫苗等一批动物疫病疫苗及诊断试剂研发取得重大突破。生物农业技术与产业化取得重要进展,水稻新品种“协优107”创水稻单产世界纪录,推广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杀蝗绿僵菌COMa102、阿维菌素等一批生物农药新产品得到广泛应用。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技术产业化示范快速推进。若干以木薯等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燃料乙醇产业化示范项目开始筹建,千吨级以上、以纤维质为原料生产酒精的示范项目开工建设,全球第一套生物酶法生产生物柴油工业化装置(设计能力2万吨/年)在我国建成并开工试生产。



三是国际合作加快发展步伐。生物产品出口快速增长,出口结构不断优化。2006年,生物制品出口(以出口交货值计)67.78亿元,同比增长30.61%。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产品出口154.61亿元,增长43.16%。生物农药出口呈快速增长趋势。随着跨国公司向我国的产业转移,生物技术外包服务业迅速发展。2006年,上海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企业从29家快速增加到42家,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生物产业国际合作积极推进,中德签署了生物技术合作框架协议,贵州以小油桐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等一批中德合作项目签约。一批中古生物技术产业化合作项目开始实施。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与美国PATH(适宜卫生科技组织)签订了乙型脑炎项目国际合作协议,根据该协议,2006-2025年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将大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四是产业集聚加快推进。北京、上海、石家庄、长春、广州、深圳、长沙等省市高度重视生物产业发展,纷纷出台政策措施,一批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度较高、产业带动性强的生物产业集聚地初具影响。目前,北京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已有40多家研究机构和企业入园。北京亦庄医药园聚集了80多家医药企业,2006年产业规模占全市生物产业的30%左右。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聚集了葛兰素、强生、施贵宝、罗氏、扬子江、天士力等数十家国内外著名生物医药企业,综合性研发机构数量不断扩大。深圳初步形成了以一批大企业为龙头的高档医疗设备、生物制药、现代中药、检测仪器及诊断试剂五大产业链。广州科学城聚集了115家生物企业和一批国家级生物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从生物技术研究、中试到产业化的产业链条。



二、生物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经济效益较低,成本上涨和药价下降双重压力,使生物医药产业安全存在较大隐患。为遏制长期以来因流通环节费用过大造成的药价虚高,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难题,去年以来,国家先后实施了三次药品降价,但实际的结果是医药企业成了降价的最终承担者,在市场竞争加剧、原料等生产经营成本不断提高等压力下,必然导致生物医药行业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面扩大,将直接影响医药企业对创新的投入,也会迫使一些国内大型医药企业开始选择走合资的道路,生物医药自主发展能力下降,产业安全存在重大隐患。长期看,这种状况不利于生物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从根本上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生物质原料供应能力低,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快速发展的原料瓶颈制约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随着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攀升和资源的日渐趋紧,石油供给压力增大,生物能源产业、生物基材料产业的经济性和环保意义日渐显现,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不断增强。2006年以来,各地积极要求发展生物燃料乙醇产业,建设燃料乙醇项目的热情空前高涨,我国生物能源和生物材料产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从当前看,制约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发展的主要瓶颈是原料短缺,加快培育生物质产业专用植物新品种,发展木薯、甜高粱、麻疯树等非粮植物,开展产业化示范,实现原料供应多元化,是当前我国生物能源、生物质产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三)生物产品管理、政府采购、投融资与财税政策等问题日益突出。发展生物产业的社会效益远高于产业自身的直接经济效益。当前,我国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一批新兴产业群体正在迅速形成。这是一个好的趋势,需要进行正确引导和扶持,特别是加快建立有利于产业化发展的投融资环境、市场环境,完善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等有关法律法规,解决新兴生物产业发展面临的融资困难、产业技术发展滞后、初期成本高等突出问题。比如,目前生物农药、生物基材料等产品尚处于产业化初期,与传统的化学农药、石油基材料等产品相比,价格较高,不具有竞争力,需要在财税、市场培育等方面制订扶持政策措施。



三、2007年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工业化进程加快,生物产品市场将会快速增长。从国际环境看,发达国家生物产业制造业和生物医药研发服务业将加快我国转移。预计2007年我国生物产业工业产业将会继续保持17%以上的速度快速增长。把握当前有利时机,需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快出台促进生物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创造良好的有利于生物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加快金融创新,大力发展创业风险投资,推动贷款担保机构发展,着力解决生物技术企业融资难问题;二是要对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生物基材料等产品进行适当补贴,制订税收优惠政策,加大政策扶持;三是要加快培育生物产品市场,完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四是要加强生物产业发展的统计分析,监督生物产业发展的趋势,促进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加快组织实施生物产业重大专项,引导生物产业高水平、规模化发展。一是要围绕提高农产品品质和效益,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超级稻、优质高产小麦、杂交玉米、转基因棉花等农业良种产业化;开展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绿色农用产品应用的示范试点和宣传普及,切实推动生物农业的发展。二是要根据防治重大疾病和传染病的需要,大力发展新型疫苗、诊断试剂和创新药物,加快产业化步伐,促使生物医药高水平发展;三是要充分利用荒草地、盐碱地等边际性土地,加快培育木薯、甘薯、甜高粱、菊芋等能源专用作物新品种;开展以非粮作物为原料的生物乙醇、生物柴油产业化示范,为我国生物能源提供技术支撑。四是要以替代石油化工产品、降低成本为重点,通过关键技术突破和产业化示范,加快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生物基绿色化学品、糖工程产品和新型炭质吸附材料规模化发展。



(三)加快推进医疗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机制。在行政性降低药品价格的同时,要研究解决价格虚高的根本办法。要加快药品垄断经营和新药审批改革等问题,必须从药品生产、流通、价格等环节进行综合治理、统筹考虑,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完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医药产品,大力提高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四)关注医药合资企业独资化的趋势。当前,医药行业外商投资发展呈现出从简单的加工分装向上下游产业延伸的新特点:一是为降低生物医药研发成本,发达国家的跨国制药企业在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纷纷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研发中心,向我国转移研发环节的步伐明显加快;二是外资通过合作、收购、兼并等合法的资本运作手段,攫取我国即将成熟的科研成果;三是外商投资越来越多地采用独资方式设立企业,或通过收购中方股东的股份对原有资企业实现独资,合资制药企业呈现出独资化趋势。四是外商投资开始快速进入药品流通领域,比如合资建立医院。上述趋势表明,跨国企业正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地进入我国医药领域,这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同时,也要看到,随着国内市场的国际化,跨国企业有可能形成一个从生产、研发到流通的比较完整的体系,使我国制药企业面临更加严酷的市场竞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2006年生物产业发展情况及2007年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