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南极海洋二氧化碳“吃饱”了

据最新出版的美国《科学》杂志报道,至少从上个世纪80年代起,南极周围的南大洋已处于二氧化碳饱和状态。这是欧洲、日本、美国、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的科学家们,从南大洋的11个观测站和全球各地40个观测站所提供资料中得出的研究结果。


  英国东安吉拉大学的科林妮·勒凯尔博士指出,人类活动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不过,这个现象近几十年还不显著,也许要到本世纪下半期,即2050年以后才能观察到。但是,从1981年至2004年收集到的资料研究表明,南大洋已经充满了二氧化碳,这是需要警惕的。


  南大洋贮存着世界最多的碳,被称为“碳沉降库”(carbonsink)。碳沉降库是能够锁定二氧化碳的海洋或森林,当碳保存在沉降库里时,碳不会进入大气造成全球变暖,南大洋吸收了大约15%人类活动所排放的碳。研究发现,南大洋每10年所吸收的二氧化碳要比研究人员所预期的少5%至30%。


  造成这一变化的是过去半个世纪以来风的增加。勒凯尔博士说,大风把南大洋深处自然形成的碳与人类活动产生的碳混合起来,当风把自然生成的碳带到大洋表层时,南大洋就难以更多地吸收由工厂、发电厂、汽车排放出的二氧化碳。


  而风又是由两个单独的人为因素造成的。首先,人类活动破坏了南大洋上空的臭氧层,使那里的大气温度发生巨大变化。其次,全球变暖表现出不均衡性,北半球的温度高于南半球,致使南大洋的风加剧。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向大气排放了5000亿吨碳,全球的各大洋吸收了其中的四分之一左右。值得关注的是,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南大洋保存碳的作用很可能进一步减弱。


  另外,据美国航天航空局上星期报告,2005年出现的南极大面积的积雪融化现象,很可能是深层加速融化的结果,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南极海洋二氧化碳“吃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