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以及水电等,均属可再生能源。然而开发这些可再生能源,诸多关键技术与科学难题有待人类探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所长助理赵黛青博士,2月21日在中科院国际合作局主办的“倡导气候技术/产业联合研讨会”上发言,并接受本报记者采访。
赵黛青强调,解决可再生能源的关键技术与科学难题,需多学科交叉和技术集成。她举例说,譬如利用生物质制取乙醇、二甲醚等液体燃料,在其定向分解、重整和合成的工艺过程中,催化剂的作用非常关键,由此带来的科学问题便是搞清催化机理;再如,由于波浪能的不稳定性,利用波浪能发电,其关键技术之一是波动的能量如何转化成稳定的电输出,为此需要解决复杂边界的非线性波动解析的数学问题;又如,地热(源)发电,需要解决高效的热输送工艺和技术,而其中的科学问题涉及地质学、材料学、传热介质、环境地理等。
赵黛青说,至2010年,我国将实现1/3节能建筑目标,建筑总能耗降低50%;至2020年,建筑总能耗降低65%;开发利用于节能建筑的智能调光玻璃,具有极大的市场需求,其科学问题涉及光学原理、光学设计和材料合成研究等。
赵黛青介绍,我国已于2005年制定《可再生能源法》,并于2006年正式生效。《可在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是至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将达到同期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5%,对我国的能源结构调整做出积极贡献。同时,可减少二氧化硫年排放量约8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11亿吨,减少林木砍伐面积约3亿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