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促进节能减排 高新技术成有力后盾

  尽管世界经济形势风云变幻,但中国的节能减排战役在2008年仍然打了一个“漂亮仗”。记者近日从国家统计局获悉,2008年前三季度国内二氧化硫排放量下降4.2%,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下降2.7%;万元GDP能耗全年同比下降4.21%。

  中国节能减排工作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外,高新技术功不可没。记者从环境保护部了解到,共有48个项目获得2008年度全国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业内专家表示,这仅仅是冰山一角,还有更多的由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应用的先进环保技术为推动节能减排发挥了积极作用。可以说,没有这些先进的环保技术,中国的节能减排工作不可能取得今天的进展。

  新能源技术开启绿色汽车时代

  100多年前,世界上第一辆汽车的诞生让人们感受到速度带来的震撼。然而,汽车在给人类社会带来便捷的同时,不仅消耗了大量的石油,而且每天排放大量碳、氮、硫的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化物等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在资源日益紧缺、环保压力剧增的今天,研发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成为全球汽车业发展的主题。我国对此十分重视,“十五”期间启动实施了电动汽车重大专项;“十一五”时期,中国进一步启动了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鼓励科研院所和汽车企业积极参与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2009年,国家为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再出重拳,安排资金补贴进行试点推广。

  在国家持续的鼓励和推动下,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关键单元技术、系统集成技术及整车技术的研发上取得重要进展,一汽、东风、奇瑞、比亚迪、长安等国内汽车企业竞相开发出各种节能与新能源汽车。2008年,中国汽车企业生产的595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期间成功示范运行。

  “经过大规模的示范运行,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非常成熟。”谈起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长期关注其发展的资深汽车分析师贾新光兴奋不已,他告诉记者,目前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问题已基本解决,即使是纯电动汽车面临的最突出问题——电池技术难题也被一一攻克。

  经过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大规模示范运行,新能源汽车在节能、环保方面的优势显而易见。北京理工大学电动车辆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林程从1994年起就开始参与纯电动汽车的研发,他向记者介绍说,纯电动汽车以电动机代替燃油机,让汽车不再“喝油”,而是使用清洁的电能,不仅噪音低、无污染,而且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均远远低于传统的燃油汽车。“一辆纯电动公交车行驶1公里需耗费1度电,100公里即为100度电,以1度电0.5元计算,一辆纯电动公交车行驶100公里大约需要50元的电费;而燃油公交车100公里油耗约40多升,以1升油5-6元计算,其行驶100公里需要200-240元的油费。成本高低,算一算就清楚了。”林程说。

  除纯电动汽车外,其他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运行成本也明显低于传统的燃油汽车。记者从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办公室提供的奥运示范运行总体数据表中发现,东风和一汽混合动力车相对燃油车分别节油20.14%和17.38%,混合动力客车平均节油率为18.76%。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尽管目前还很难预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商用的时间,但有一点已成为业内共识:随着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成熟,我国汽车业正从高能耗、高污染向绿色环保转变。未来,道路上行驶的“绿色汽车”一定会越来越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促进节能减排 高新技术成有力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