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日益严峻,摆脱旧有高碳能源模式、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成为一个现实的选择。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发展可再生的新能源定位为美国经济复苏的“发动机”,中国能源局局长张国宝也在两会上大声疾呼,加快发展新能源,以免错失全世界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宝贵机会。新能源发展的春天是否已经到来?
中国新能源:家底殷实,前景广阔
无论是从我国50%的石油进口依存度,还是从国际原油的不可再生性、稀缺性等方面看,发展新能源产业都是实现国家能源结构转型、降低对外依存度、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需要。我国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资源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4亿千瓦;风能资源也比较丰富,总计可安装风力发电机组10亿千瓦;全国2/3国土面积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条件和应用价值;农业废弃物等生物质能源资源也分布广泛,每年可作为能源使用的数量相当于5亿吨标准煤。随着技术的进步、生产规模的扩大和政策机制的不断完善,风能、生物质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可以逐步具备与常规能源竞争的能力,有望成为替代能源。
而发展新能源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也让人振奋,按照国家《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量相当于6亿吨标准煤,可显著减少煤炭消耗,弥补天然气和石油资源的不足,同时还可减少大量污染,仅二氧化硫一项就减少年排放量约800万吨。发展新能源还可实现污染控制与清洁能源生产的有机统一,相关技术与装备的市场容量将达上万亿产值。从这些意义上说,新能源完全有资格担当未来能源的“希望之星”角色。
做大新能源产业,亟待解决四大不足
业内人士认为,虽然我国在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仍存在四大不足:
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及激励措施力度不够。重庆大学资源及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李蜀庆说,在现有技术水平和政策环境下,除了水电设备和太阳能热水器有能力参与市场竞争外,大多数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成本高,再加上资源分散、规模小、生产不连续等特点,在现行市场规则下缺乏竞争力,需要政府政策扶持和激励。从国外经验看,政府支持是发展新能源的关键,新能源的发展都离不开政府诸如税收减免、财政补助、市场培育等优惠政策的支持,这是新能源产业发展的必要条件。目前,我们在新能源与节能领域的技术发展规划相对滞后,经济激励力度弱,相关政策之间缺乏协调,稳定性差,还未形成支持新能源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新能源发展的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李蜀庆说,要让清洁能源比传统能源更廉价,就必须给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投资支持。不少国家除了实施大规模的产业投资外,还建立起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新能源的技术开发。这些发展基金通常来源于电力附加费、污染税等,基金规模一般占到零售电量售价的l%~4%。美国最近计划推出的“清洁技术风险基金”,则是在5年内每年提供100亿美元,让最有前途的清洁能源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使经济发展可以从技术创新中受益。而我们目前尚未建立真正的新能源发展基金和风险基金。
新能源发展的市场保障机制尚待完善。李蜀庆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没有形成连续稳定的市场需求。一方面,企业与消费者之间信息不对称,新能源及其产品宣传太少,社会对新能源产品的价值、性能及判断标准认识不足;另一方面,产品质量、性能良莠不齐,影响了人们利用新能源的信心。国家现在正在逐步加大对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但由于没有建立起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无法形成稳定的市场需求,新能源发展缺少持续的市场拉动,导致我国新能源技术发展比较缓慢。而新能源相关的行业法规和质量标准的缺乏和对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监管的缺位,又导致市场发育不成熟,市场竞争无序,阻碍了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新能源技术开发能力和技术服务体系薄弱。李蜀庆说,我国目前尚未设立常年性的新能源发展科技专项,新能源技术开发缺乏稳定的资金支持,这使得我国除水力发电、太阳能利用和沼气外,其他新能源的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和设备生产较多依靠进口,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较大。多数新能源利用产品在低水平上重复开发,产品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较差,降低了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同时,新能源资源评价、技术标准、产品检测和认证等体系也不完善,人才培养不能满足市场快速发展的要求,没有形成支撑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技术服务体系。
让新能源的春天与牛年春天同行
谈起如何发展新能源,李蜀庆这位多年从事新能源研发和应用的学者一口气提出了四条发展新能源的建议:
加大新能源发展的政策及激励措施支持力度。加大新能源发展的税收减免、财政补助、市场培育等支持力度,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调整国家对新能源产业的税收政策,将向新能源企业征收的税收部分返还,明确用于新技术新产品开发,解决企业研发经费缺乏的问题。
加大投入。在国家4万亿投资和地方政府投资中,应明确列出相当部分投入新能源产业,扶持产业升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社会资本的投入力度,设立新能源技术风险基金和常年性的新能源发展科技专项,支持新能源产品的研发与产业化。
建立市场保障体系,培育稳定的市场需求。研究和颁布强制性的市场保障政策,拉动新能源的市场需求,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制定新能源相关的行业法规和质量标准,加大对新能源产品的市场监管,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尽快制定和出台新能源规划和计划。将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列入各级政府发展规划,逐步扩大新能源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将新能源的发展目标列入地方党政一把手的考核指标,确保新能源发展目标落实。
令人欣喜的是,在今年的两会上,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内容已被明确写进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不少业内人士表示,这正是新能源产业的春天来临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