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农村发展清洁能源正当其时:沼气担当新能源主角

为加快新农村建设,该村在当地信用社等涉农部门支持下,积极引进新型秸秆沼气技术,使农民用上方便、安全、卫生、环保的秸秆沼气做饭烧水,而且减轻了农民负担。

(一)

河南济源王屋镇茶坊村,一个个形似飞碟的井盖错落有致地排放在各家门前的空地上,从远处望去,蔚为壮观。井盖下面不是水井,是各家各户的沼气池。

村民张小英娴熟地打开沼气灶开关,蓝色火焰告诉我们,沼气的纯度很高。自从前年,市政府投资的农村沼气工程来到茶坊,张小英家做饭、烧水、照明都没有离开过沼气。她说:沼气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习惯。

茶坊村的沼气建设只是济源市农村新能源建设的一个缩影,记者在采访中看到这样一组数字:济源市沼气建设起步于2000年,截至2008年底,全市累计沼气用户18321户,占适宜建池总户数的31.6%,其中建设小型沼气池237座,中型沼气工程82处,大型沼气工程池容在3800立方米以上的有8处。

(二)

济源市为什么把沼气建设列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推动力?张小英一句“改变了生活”的总结,虽然简单,却很精辟。市委书记段喜中说,济源把沼气建设作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突破口,沼气项目安排重点向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上倾斜,是从济源的农村发展实际得出的结论。

济源山区多,适合发展畜牧业,其产值连年快速增长,增长的畜牧业也带来新的问题。比如畜禽的粪便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王屋镇清虚村,2007年建设了年存栏300头的奶牛场,注册成立了麒麟山乳业有限公司,产业发展了,污染问题随之而来。要继续发展畜牧业,需要寻找一个发展和环保之间的平衡点。于是在清虚村麒麟山乳业,开始了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试点。沼气进入了视野,他们申报建成了大中型沼气工程示范项目,投资240万元,建设500立方米集箱浮罩式沼气池一处,300立方米储气罐一座,年可处理粪便污水11400立方米,年产沼气14万立方米,满足了村内131户群众生活用能。

(三)

济源农村地区的能源一度处于短缺状态,沼气池的建设是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的一项基本内容。开展农村沼气建设,将人畜粪便通过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用于炊事、照明和动力燃料,既可解决农村地区的能源短缺问题,也可以满足广大农民对使用优质、清洁能源的需求。

梨林镇裴城村,主导产业为食用菌和养猪业,拥有1处食用菌生产基地和1处生猪养殖场。养猪场生猪存栏5000头,年生猪出栏8000头,每年排出的粪便达10000吨。为解决小区污染和村民照明、取暖、做饭等问题,裴城村于2007年利用多方资金120余万元建设500立方米的大型沼气池一座,实行集中统一供气,可供300户农户生活用能。在建设模式上严格遵循生态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以猪—沼—菌产业为载体形成生态农业循环链条。养殖小区的猪粪通过沼气池发酵实行无害化排放,沼气池年可产沼气7.4万立方米,目前裴城村170余户农户用沼气来照明、取暖、做饭,仅这一项全村每年减少垃圾排放达233吨,节约生活用能开支达12万元。沼液用来肥田,沼渣作为有机肥料,可以用于食用菌生产,食用菌生产的废料又可以作为燃料,对沼气池进行冬季补充加热,确保冬季正常供气。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农村发展清洁能源正当其时:沼气担当新能源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