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戈壁唱响大风歌 叶片转出新能源 三峡现身酒泉

  按照规划,酒泉市2010年风电装机规模达到516万千瓦,2020年可达2000万千瓦。届时,酒泉风电的装机容量将接近三峡电站,成为名副其实的“陆上三峡”

  沿着河西走廊一路西行,进入酒泉市瓜州县境内,公路两侧,巨大的白色风车林突然跃入眼帘。在戈壁亘古吹拂的劲风中,长达40米的叶片转动不停。不远处,巨大的输电线塔一路延伸向远方。

  在壮观景象的背后,是一个迅速崛起于戈壁中的新产业。酒泉,全国第一家正式获批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按照规划,2010年酒泉市风电装机规模将达到516万千瓦,2015年将达到1271万千瓦。据目前的发展趋势,2020年可达2000万千瓦。而三峡电站总装机容量为2250万千瓦。届时,酒泉风电的装机容量将接近三峡电站,成为名副其实的“陆上三峡”。

  应时而动,探路西部科学发展

  酒泉面积19.4万平方公里,几乎有两个江苏省大。境内戈壁连绵,资源匮乏,唯一不缺乏的就是常年的风沙,“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这样一片土地,发展难,科学发展更难。然而,早在1996年,玉门人开始走出了探路的第一步。那一年,玉门洁源风电场竖起了4台来自丹麦的大风车。在全球资源结构转变和中国能源面临压力的背景下,酒泉选择了探路风电产业。

  经过13年的发展,酒泉拥有了已建成风电装机容量76万千瓦,在建55万千瓦,到明年年底,酒泉将建成风电装机容量516万千瓦。据测算,这516万千瓦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可达118.68亿千瓦时,实现销售收入62.93亿元,实现增值税4.57亿元。按照国家发改委批复的建设规划,到2015年酒泉建成风电装机1271万千瓦时,项目总投资将达1200多亿元,能新增5000个以上就业岗位。对于欠发达的西部,这些数字无一不是沉甸甸的。

  在玉门昌马20万千瓦风电特许权项目现场,经理张华耀算了这么一笔账:“项目建成后,每年可为西北电网输送绿电4.8亿千瓦时,节约标煤25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071吨、烟尘排放45.4万吨、二氧化碳排放42.7万吨、减少耗水1.23万吨。

  风,从更远的地方吹进河西走廊,年平均风速每秒5.7米以上,年有效风速超过6300小时,满负荷发电小时数达2300小时。风永不停息,风机就永不停转,形成了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能源基地。

  在瓜州县中电国际风电场,总经理徐广生带着记者钻进一台风机的内部,解释风机的工作原理,“风带动叶片转动,再带动电机发电,然后通过地下电缆直接送到变电站升压上网。这么一台风机,成本约600万,建成后可连续发电20年,除了维护成本,几乎不再需要任何资源性投入,对生态环境几乎无影响。”

  “建设河西走廊风电基地,为实现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风电产业作为一种清洁能源,不仅不会给环境造成压力,而且通过密度较大的风力发电装置作功后可使风速减缓,减轻风沙危害。”甘肃省委书记陆浩把风电产业提升到河西走廊科学发展之路的高度。

  抢抓先机,变资源劣势为优势

  2006年初,国家《可再生能源法》颁布实施,全国风能资源开发从此驶上了快车道。2007年8月国务院《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提出,到2010年,形成江苏、河北、内蒙古3个100万千瓦级的风电基地。当时,甘肃还未能进入风电优先发展的行列。

  甘肃需要发展,甘肃人也迫切需要找到一条上符国家政策、下合甘肃省情的发展道路。2007年9月,全国风电工作会议在内蒙古举行,会上提出在全国建设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设想。甘肃随即响应,迅速提出在酒泉打造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战略目标,风电发展上升为甘肃省级战略。2009年7月,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正式启动,拿下了风电开发领域的国内第一。

  夏季的玉门,骄阳似火,新市区却到处绿树成荫。距市区不远的低窝铺风电场,巨大的风车“森林”正迎风起舞。值班长王健告诉记者:“甘肃省第一座示范性风电场就建在这里。2007年以后,步入了建设快车道,现已建成装机容量21万千瓦。如全部投入运行,年可发电约3.52亿度,实现销售收入2.06亿元。”

  玉门,新中国第一个石油工业基地,“铁人”王进喜的故乡,1957年曾创下占全国原油总产量87.8%的纪录。但随着石油逐渐枯竭,玉门衰落了。2003年起,玉门市区逐步实施了迁址工程;2009年初,玉门被列入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名单。玉门人开始苦苦寻找新的资源,探索经济转型之路。

  玉门地处河西走廊西端,被称为风口,常年大风被人们当作自然环境严酷的佐证;现在,风成了能源开发的主角,玉门的视线从地下转移到了天空,那里,正有着无穷无尽的绿色能源等待发掘。据了解,玉门可开发利用风能资源在2000万千瓦以上,在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中,拿下了251万千瓦的份额。

  中国节能风力发电投资有限公司昌马20万千瓦特许权项目现场,全部134台风机已完成基础建设,68台风机吊装完毕。今年,玉门又有5个总装机容量80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开工建设,大唐、华能、中海油、中电国际等企业,纷纷赶赴这片资源土地,圈地掘金。

  酒泉市发改委副主任吴生学说:“酒泉利用了风,戈壁就不再是不毛之地,不再是贫困的代名词。风电开发重塑了人们对资源的认识,西北也是资源富集之地。”

  风电带动,走新型工业化之路

  在玉门低窝铺风电场,兰州电机有限责任公司自主研发的1兆瓦风电机组在强风中稳定运行。这台风电机组,发电机是兰州电机厂生产的,而整个机组的控制系统和塔筒、叶片,都由兰州电机厂自主集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它的出现,是甘肃提振装备制造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生动缩影。

  新中国成立以来,甘肃机械、电子领域为主的装备制造业曾创造了若干个“共和国第一”。然而,在经济转型时期,甘肃的装备制造业开始遇到困难,一些老企业甚至陷入困境,2008年全省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仅完成工业增加值81亿元。如何提振甘肃的装备制造业,振兴老工业基地,成为甘肃发展中的难题。

  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酒泉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走上快车道,给风电装备制造业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提振装备制造业,甘肃找到了一个既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又拥有良好产业前景的现实抓手。

  酒泉市区西侧不远处,就是酒泉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往日荒凉的戈壁上,现在到处是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这个2008年4月份才正式开工奠基的产业园,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扩张。短短一年间,已有12家企业破土兴建。

  在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经理杨洪忠自豪地说:“这个厂今年4月2日正式动工,99天以后,我们就把叶片模具从北京总部运到了酒泉。”单体面积达3.2万平方米的厂房被一分为三,长达40米的叶片模具静静地躺在中间。两端的厂房还在抢工建设中,机器轰鸣、工人穿梭;而这里的技术员已开始调试模具。抢时间,就是抢市场、抢效益,这个百天落成的叶片厂,正生动诠释着风电装备制造业巨大的市场吸引力。

  不远处的甘肃金风风力发电机组总装厂,宽敞洁净的厂房中,一台台酷似神舟飞船舱体的发电机组整齐排列。5月19日投产至今,已有40台机组总装完毕,销售范围覆盖甘肃、内蒙古等地。中材科技的叶片、金风厂的发电机组,再加上园区内布局的塔筒厂,一个完整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链正在园区内落地开花。

  据了解,到今年年底,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至少能实现销售收入30亿,2010年全园区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0亿以上。

  “只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甘肃许多企业完全可以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良好基础,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力度,使风电产业成为振兴甘肃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力量。”陆浩充满自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戈壁唱响大风歌 叶片转出新能源 三峡现身酒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