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煤制烯烃面临发展机遇 也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

国际能源网讯:国内聚烯烃需求的增长给煤制烯烃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受技术、水资源、环保等条件的约束,预计“十二五”期间石油路线烯烃仍将处于主导地位,煤制烯烃起补充作用,处于辅助地位,政府将根据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实行总量控制,适度发展。

业内专家认为,中国烯烃及下游衍生品市场仍处于成长过程,正发展成为世界石化产品市场中心,这种刚性需求国内供给难以满足,并导致较大的供需缺口存在。我国人均聚烯烃消费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未来增长空间较大。2009年世界人均聚乙烯和聚丙烯消费量分别为8千克和5千克,我国仅为5千克和4.5千克,而北美聚乙烯和聚丙烯人均消费量高达37千克和17千克。中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预测,2010-2015年,中国乙烯需求增长仍将保持一定的速度,2010-2012年增速在5%左右,2013-2015年增速在5%-7%左右,到2015年中国乙烯当量消费超过3500万吨。
2010-2015年,中国丙烯需求增长也仍将保持一定的速度,2010-2012年增速在6%左右,2013-2015年增速在5%-7%左右,到2015年中国丙烯表观需求在2100万吨,当量消费接近2600万吨。随着“十二五”规划的实施,特别是炼油能力和乙烯工业的发展以及中国西部煤化工的发展,都将增加聚烯烃的供应,但仍难以满足需求。到2015年中国聚乙烯产能为1588万吨,需求为2100万吨,缺口约512万吨;聚丙烯产能为1698万吨,需求为1780万吨,缺口约82万吨。

生产烯烃的工艺路线根据原料可以分为石油路线和煤路线。中国化工信息中心的研究报告提出,随着原油价格的攀升,煤炭将逐渐代替石油成为化工行业的基础原料。随着中国能源消费的增长,石油对外依存度逐渐提高,这给煤化工的发展带来机遇。在中国政府提出的五类现代煤化工示范中,煤制烯烃和煤制乙二醇市场不受管制,前景较好。企业已经看到了煤制烯烃的发展机会并纷纷计划上马有关项目。据统计,截至2009年底,全国各地规划的煤制烯烃总产能已经超过20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将在3年内开工建设(含已投产和正在试车)的煤制烯烃(含外购甲醇制烯烃)项目达到20多个。

企业投资的热情很高,但行业要真正产业化并产生经济效益还面临较多的制约因素。很多煤制烯烃装置位于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而生产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水,这些地区的水资源却比较缺乏。环保、技术依然制约着行业的发展。此外,从长远看,煤制烯烃实现产业化之后,还将与国内石油路线的烯烃产品一起面临低价进口产品的压力。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 “国际能源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 版权归国际能源网或相关作者所有,任何媒体和个人如需全部或者部分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需长期转载国际能源网信息请与 010-82035308 联系获取授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煤制烯烃面临发展机遇 也受到一些条件的制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