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我国早已颁布了节能法、环保法、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规在实施时需要具体化、定量化、规范化才可以操作,需要标准作为技术支撑。11月3日,北京市发布了《北京市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2年)》,对“十三五”至冬奥会期间北京市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 北京坚持绿色发展
11月3日,北京市发改委、质监局等联合举行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了《北京市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2年)》,该方案对“十三五”至冬奥会期间北京市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等领域的标准化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专家认为,该方案所确立的体系是国内首个省级发布的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具有较高的先进性、系统性、关联性和可实施性,将对首都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根据该方案确定的目标,到2022年,首都将健全完善方法科学、实施有效、更新及时的标准制定修订工作机制,基本建成体现北京特色、指标水平先进、系统构成完善的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努力打造全国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创新中心、示范基地和辐射之源。
标准化是推动绿色发展的必由之路
节能低碳标准究竟有什么用呢?
举例来讲,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家电、照明等产品都粘贴有能效标识,标注了产品的能效等级,有的是1级、有的是2级或者3级,为消费者准确传递了产品的能源利用性能水平,这个能效标识就是依据能效标准来实现的。又比如,主管部门对于像水泥、钢铁、氧化铝这种高耗能和产能严重过剩的行业,通过设定能耗限定值、新建准入值和先进值,为淘汰落后产能、严控新上项目、引导技术进步和能效对比提供了技术依据。截至目前,国家层面已发布了家用电器、照明器具、办公设备、工业设备等六大类共65项终端用能产品的能效标准,取得了显著的节能环境效益。
为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我国早已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但是法规的要求和规定通常比较原则,带有政策性,有效期较长,在实施时需要具体化、定量化、规范化才可以操作,这就需要标准作为技术支撑。由于当前正处于知识经济时代,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急需标准先行,产品遵循,谁掌握标准制订权,谁就掌握市场主动权。同时标准化与专利也有很大不同,通常情况下,专利影响只有一个或若干个企业,而标准影响却是一个地方产业或行业,甚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因此国家也越来越意识到标准的重要性。
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印发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方案的通知》,对于标准化工作改革、创新、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目标和举措。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节能标准化工作的意见》,提出到2020年,建成指标先进、符合国情的节能标准体系,主要高耗能行业实现能耗限额标准全覆盖,80%以上的能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化水平明显提升。
“十二五”以来,首都能耗水平不断降低,2014年全市万元GDP能耗仅为0.32吨标准煤,处于全国最低水平,提前一年完成了“十二五”节能目标。同时,三产比重已经达到77.9%,依靠调整产业结构和淘汰高耗能产业实现节能减排的空间已经非常有限,需要更严格的标准引领来实现。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作为首都,应该在节能低碳标准体系方面进一步加大力度,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
率先构建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近年来,根据《首都标准化战略纲要》《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标准化发展规划》《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节能降耗与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部署要求,北京市积极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并取得明显成效,现行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领域地方标准已达207项,相对于2011年82项增加了152.44%,在全国率先构建省级发布的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标准体系。
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已发布标准中,不仅涵盖了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的标准,还包括了清洁生产、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与环境改善密切相关的标准,同时还有监督监测、碳交易等保障制度创新方面的标准,其中工业、建筑、交通三大重点领域的标准数达到127项,占已发布标准的61.4%。
这些标准已经在助推节能减排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比如2012年6月14日发布的《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使北京新建、改扩建居住建筑的单位面积采暖能耗指标在全国率先从节能65%提高到节能75%,并且通过强制使用太阳能和强制使用外遮阳等节能措施,使首都居住建筑综合节能水平达到同气候条件的发达国家先进水平。
北京汽车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夏宝山介绍,2014年北京市正式发布汽车行业三项单车能耗限额标准,改变了过去考核指标以能耗总量和产值能耗为主的局面,可比性强,以北汽集团为代表的重点企业自上而下将单车能耗列入新增考核指标,并且逐级分解层层落实,效果显著。按照单车能耗计,节能措施累计实现约2.8万吨标煤的节能量。
2012年,北京市开始实施百项节能低碳标准建设实施方案,随即在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领域的多个子领域实现了标准数量零的突破。同时,北京市首次制定发布了27项能耗限额类标准,占总数的13%。这些限额标准中不仅规定了现有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限定值,还明确了新建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准入值,提出了企业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先进值,其中限定值和准入值是当前必须要遵照执行的规定,随着技术进步,先进值未来将逐步转换成准入值或限定值。
方案确保北京节能低碳工作持续领先
为进一步完善首都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北京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质监局等部门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坚持问题导向和改革导向,结合首都城市功能定位和未来节能低碳、循环经济工作需要,制定了《北京市推进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实施方案(2015—2022年)》。
这位负责人介绍,这个实施方案从正式启动编制到今天发布,已历时近半年,其间先后召开15次部门、专家、科研机构、行业协会、企业座谈会,书面征求20多个市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各区县业务主管部门意见,几易其稿,形成了实施方案。
制定实施方案的过程中,起草小组全面调研了国内外节能环保标准化发展现状、趋势,系统分析了北京市节能、低碳与循环经济标准化现状、存在问题和工作重点,构建了北京市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框架;征集了94项拟制修订标准需求,形成了拟制修订标准清单;分析了北京市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领域207项现行、142项在研、94项拟制修订标准,明确了现行、在研和拟制修订标准在体系框架中的分布。
按照该实施方案的要求,北京将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严格按照有利于调整疏解非首都功能、有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提升资源能源利用效率、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惠及民生的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准入倒逼、系统谋划、统筹推进的原则,不断强化标准在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工程质量、推动科学管理、改进生产方式、引导绿色消费等方面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加快推动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化工作,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提供有力支撑。
预计到2022年,首都基本建成体现北京特色、指标水平先进、系统构成完善的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体系,逐步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共治格局,实现政府主导制定的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全公开、监督执法全覆盖、强制性标准全执行、推荐性标准全部鼓励采用,努力打造全国节能低碳和循环经济标准创新中心、示范基地和辐射之源,有效支撑本市节能低碳工作持续走在全国前列,区域能源消耗和碳排放强度保持国内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