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洲,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意识到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一些国家已开始推行可持续发展政策,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经济,同时保护环境。这一趋势为非洲与中国的合作提供了新平台。
南非矿产能源部最近启动清洁发展机制,鼓励居民使用太阳能,支持企业发展生物柴油,积极与国外合作利用垃圾发电,以减轻工业发展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影响。
冈比亚和赞比亚等几个非洲国家把环保列为脱贫政策的重要内容;还有一些非洲国家通过调节税收和市场机制保护森林等生态系统;南部非洲国家纳米比亚将环保政策写入宪法;卢旺达政府两年前就宣布在该国禁用塑料包装袋,推广竹篮、竹筐等传统容器。
中国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张世钢告诉记者,近年来非洲国家对环保呼吁越来越积极,希望加入到全球环保行动中。张世钢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将于11月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这是在非洲联盟的大力推动下首次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召开该会议,这表示非洲希望反映自己对环境的关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布的《非洲环境展望》报告指出,非洲丰富的天然资源如果能谨慎地、可持续地、创造性地加以利用,非洲将可以凭这份财富迎来新生,这不但有助于达到2015年将全球极端贫困人口比例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甚至可能超越这一目标。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非洲区负责人杜尔对中国在环保方面给予非洲国家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非洲希望学习中国的环保技术,中国把自己在环保方面的经验与非洲国家分享对非洲也是一种帮助。
张世钢说,中国和非洲有相似的发展经历。中国在环保方面经长期摸索建立起一套符合国情的环保体系,非洲国家借鉴这样的体系相对较容易,此外中国的环保技术和设备还有价格优势。他还指出,一些非洲国家在保护野生动物方面有行之有效的法律和措施,保护野生动物已融入当地很多民族的文化中,这些都值得中国借鉴。
今年1月中国政府发表的《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指出,中国和非洲会“加强技术交流,积极推动中非在气候变化、水资源保护、防治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环境保护领域的合作”,为中非在环保方面的合作指明了方向。
中国正在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阿希姆·施泰纳希望中方把探索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经验带到非洲,帮助非洲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消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