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世界能源组织披露的数字,世界每年需要的能源相当于107.23亿吨石油,而1973年仅为62.48亿吨,即在30年里增加了71%。预计到2030年这一需求将达到163亿吨,即在未来不到30年的时间里增加51.5%,增速有所放缓。目前,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迫使消费者合理使用能源,许多国家都出台了节约能源的国家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未来近30年的能源需求增长速度可能从原来预测的51.5%下降到37%。
能源的需求结构及在未来的变化
目前世界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为:石油占35.3%、煤占24%、天然气占21%、核能占6.5%、水力占2.1%、太阳能和风能及地热占0.5%。在发达国家,生物再生能源占10%以上。从现在起到2030年,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地热生产能源将得到长足发展。但即使把这类能源的产量翻上4番,它在能源产品结构中的比重也只能由0.5%上升到2%,因此不会变成主要能源产品。石油仍是一次能源中最主要的品种,主要用作交通工具的燃料。天然气主要是发电站的”蓝色燃料”,到2015年将成为第二大能源产品。煤是第三大燃料,中国和印度是最大的煤炭需求国。世界许多地区对核能的兴趣上升,但目前还不能做出在2030年之前核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会明显增加的预测。因此,无论是当前还是2030年,地下开采的能源产品仍是世界使用的最主要能源,世界能源需求增长的80%是由该类能源产品拉动的。
世界贸易
碳氢化合物燃料的分布极端不平衡,世界大部分国家都不能自给自足。目前世界生产的碳氢化合物燃料的38%用于出口。在这类出口商品中,石油(包括石油产品)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54%、天然气占总产量的27.5%、煤占世界总产量的18%。根据西方分析家的评估,石油和石油产品的出口量在世界石油总产量的比重将保持在今天的水平上,到2025年该类产品的出口量将增加50%。世界天然气贸易将得到迅速发展。预计2030年世界对天然气的需求量将比2002年增加87%,其中地区之间的天然气贸易量将增加2倍。到2030年北美洲的天然气进口依存度将达到18%、中国为27%、印度为40%,而这些地区和国家在21世纪初并没有对天然气的进口依赖。欧盟国家对天然气进口的依赖程度将从49%上升到81%,而亚洲工业国家的相应指标将保持在90%左右。在世界天然气贸易中,液化天然气将占特殊地位。液化天然气的贸易量将从2002年的1 500亿立方米增加到2030年的6 800亿立方米,即增加3倍以上。到2030年,50%的液化天然气贸易将在各地区(洲)之间进行。与此同时,管道天然气仍将在世界天然气贸易中占领先地位,到2030年,它在国家之间天然气贸易中的比重将达到70%。
俄罗斯的作用
俄罗斯在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中跃入世界前三个国家的行列,仅次于美国和中国。但在三个领先国家中,只有俄罗斯是能源净出口国。目前世界出口的能源载体总量为40.62亿标准吨,其中主要是碳氢化合物燃料。俄罗斯出口的燃料超过4.8亿标准吨,占世界一次能源载体出口总量的12%,而2003年超过20%。与世界重要的一次能源出口国沙特阿拉伯相比,俄罗斯在一次能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结构上更为多元化。根据西方分析家的评估,俄罗斯的探明石油储量占世界储量的6.1%,开采量占11.9%。在保持当前开采水平的情况下,可以保证开采21.3年。俄罗斯天然气的探明储量占世界的26.7%,开采量占21.9%,在现在水平上可开采的时间为81.5年,如果按世界平均开采水平计算可开采66.7年。在世界煤炭探明储量中,俄罗斯所占比重超过17%,但在世界采煤量中仅占5.1%,说明俄罗斯在煤炭出口上具有巨大潜力。在俄罗斯出口的能源产品中煤炭仅占7%,但近年来煤炭出口每年以10%~15%的速度增长。
我们在指出俄罗斯在世界能源市场上特殊作用的同时,也清楚地看到如此高的出口水平将导致对世界能源市场的高度依赖,这对国家经济安全构成威胁。如果地区之间的出口结构多元化,或是世界对能源产品的需求结构发生变化,那么这种威胁的影响有可能降低。
目前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世界上形成了三大能源需求中心,它们是北美洲、欧洲和亚洲。
北美洲是世界最大的能源需求中心,年需求量相当于27亿吨石油的能源产品,其中石油的年需求量超过10亿吨,仅美国就占了其中的90%。目前俄美之间积极进行着能源问题的对话,美国能源部对从俄罗斯进口能源的前景持谨慎态度。根据所披露的美国能源部预测资料,到2025年,美国从前苏联国家进口石油的数量接近2005年从俄罗斯进口石油的数量。
俄罗斯目前对世界出口能源的地理结构主要集中在欧洲国家。对俄罗斯的能源公司来说,欧洲过去和将来都是最重要的市场,但扩大对该市场出口的前景并不乐观。此外还要注意到,欧盟国家,特别是新加入欧盟的国家在努力减轻对进口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与此同时,俄罗斯向所谓的新欧洲供应天然气的形势已明显越过了对经济合理性理解的界线。
俄罗斯重视与日本、韩国、印度等国在能源领域的合作,对与中国的合作尤为关注。从2003年起中国在对石油需求上跃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对石油需求的急剧增长是在本国石油开采量下降的背景下发生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石油上还能够自给自足,但在新世纪伊始,中国就开始每年进口1亿吨左右的原油。到2010年中国净进口石油将达到1.6亿~1.9亿吨,而根据中国专家的预测,到2020年将增加到2.5亿~2.7亿吨。根据美国和日本方面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净进口原油2.95亿~3.7亿吨。中东国家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供应商,但中国对该地区的进口依赖程度为37.3%,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0.8%)。近年来中国在石油进口来源结构上发生了变化,即一些中小石油出口商的作用加强,也就是说中国在努力使自己的石油进口来源多元化。中国增加了从前苏联加盟共和国,包括俄罗斯的石油进口,从而摆脱了对中东石油的高度依赖。目前,中国每年从俄罗斯进口1000万~1500万吨石油,这是2005年公布的数字和2006年的计划数字,实际上可能会高于这个数字。对俄罗斯来说,中国是一个新的、尚未得到开发的能源,特别是天然气的市场。俄中两国已经建立了互利互惠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这为发展两国能源合作,包括俄罗斯向中国出口原油和天然气创造了有利条件。
我们认为,只有理解以下根本原则的国家或国家集团才能成为俄罗斯优先选择的能源合作伙伴:(1)俄罗斯发展自己的经济不单纯是为了扩大能源出口;(2)俄罗斯将扩大能源出口,并准备为建立世界能源安全体系做出贡献。但我们长期的优先发展方向是利用现在出口能源的收入去优化未来的俄罗斯经济结构。对我们来说有一点是重要的,那就是向我们的老的和新建立的市场不仅出口原油,而且出口石油加工产品。俄罗斯公司想成为输油管和输气管网的股东,还想成为该市场的石油加工企业、储油和储气企业的股东,以便能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对能源合作伙伴来说重要的合作领域还应包括能源工业机器设备的制造,在双方领土上实施大型投资合作方案。提高俄罗斯能源出口潜力是俄罗斯和进口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一个国家的出口潜力取决于产品的产量与国内对产品的消费数量的差。因此要想提高俄罗斯能源的出口潜力,可以通过增加对碳氢化合物燃料的开采量,或是降低该产品在俄罗斯国内的消耗量来实现。在未来俄罗斯经济增长的条件下,要想降低国内对能源的消费,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积极开展节约能源,引进节能技术,在俄罗斯建立知识经济。而建立知识经济正是我们最感兴趣和最重要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