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广西兴安县对外号称“太阳能光伏之都”,并宣称要打造千亿元产业园。但有人反映,兴安县太阳能光伏产业园里的所有公司停产日子多,生产日子少,每逢有领导来视察时,附近农村的临时工就会被叫到厂里穿上统一工作服,领导一走,工人们马上一哄而散。
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研究员萧函认为,光伏产业园是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光伏行业大跃进的助推器。近年来国内数十个省市纷纷上马光伏产业园、光伏产业基地,不仅造就了光伏行业虚假繁荣的盛况,还导致了产能过剩、结构失衡、企业盈利能力低下等问题。
地方政府是“罪魁祸首”。光伏行业是朝阳产业,但并非短期就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产业。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认识不清、了解不明,盲目的以国家扶持为由、受多晶硅企业前期盈利驱动而批量上马光伏项目,跟风现象极为严重、浮夸之风日益盛行,财税收入、政绩工程成为光伏产业园存在的唯一价值。地方政府才是光伏业当前困境的第一责任人!
国家有关部门是“帮凶”:产业规划对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光伏行业起步晚、稳定性较差,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在前期就做好规划部署工作,为光伏行业发展奠定基础。而我国鲜有明晰的、可执行性较强的规划政策出台,超大的发展规模和装机容量则是相关部门引以为傲的“政绩”,而这丝毫不会给行业、企业带来任何实质性利好消息,反而会助长地方政府、部分企业急功近利、盲目扩张的气焰。
监察部门也难逃干系:地方政府、国家有关部门对光伏产业规划不清,产业园区过快上马,而监察部门则形同虚设,丝毫未加以干涉和阻止,视而不见、见而不查、查而不治、治而不严,补贴资金、并网政策、优惠措施如何能及时到位?光伏电站缺乏盈利能力,多晶硅企业又如何生存?产业链条崩溃,光伏产业园又怎不沦为鸡肋?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指出,产业园区的定位错误的现象在各地方政府、各行业中普遍存在,“拍脑袋”就上马大型项目的做法有违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光伏产业是新兴产业,但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合发展光伏产业,也并非所有地区都应当建立光伏产业园区。各地方政府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执政理念比宏大美好的GDP增速意义更大。
光伏行业兴衰的见证者:光伏产业园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光伏行业兴衰的见证者:光伏产业园
相关推荐
- 国家能源局:指导地方积极探索绿电直连项目
- 国家能源局:“十五五”规划统要筹好“沙戈荒”大基地、海上风电、分布式新能源等布局
- 工信部部长李乐成:我们绝不能容忍这种事情发生!
- 国家能源局:支持川西北民族地区开展绿电直连工作,释放本地企业绿电消纳能力
- 工信部:新能源汽车2024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
- 乌兹别克斯坦光伏和风电站发电量已达70亿千瓦时
- 第十届新能源产业年会10月9日-12日盛大启幕!五大核心领域共探“十五五”发展新路径
- 巴西太阳能装机容量已达60GW
- 古巴2025年光伏园区建设计划已完成过半
- 国家能源局:正在加快组织制定非自然人户用分布式光伏项目场所租赁标准合同(范本)
- 国家能源局:光热发电上网电价从1.15元/千瓦时降至0.6元/千瓦时左右
- 国家能源局:支持有条件的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结合本地实际有序推进光伏产业发展
- 国家能源局:强化对光伏治沙活动的监管,切实保护好沙区林草植被和沙区生态
- 全部绿色!浙江宁波公布2025年第三季度分布式光伏
- 澳大利亚启动1.6GW可再生能源项目招标
- ESG实践,助力老挝绿色发展
- 海南省长刘小明到大唐海上风电项目调研,强调要将海上风电产业园打造成为零碳示范园区
- 重庆市:2024年新能源装机约160万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