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还没有最终定论的官司背后,是整个生物柴油企业面临的发展困境,生物柴油行业经过近10年的发展,已陷入“合法产品非法销售”的尴尬境地。而在不断倒下的企业中,更不乏巨人的身影。
在寻求进入成品油销售系统的同时,该行业也已开始进行新的探索,企业抱团发展,成立中国生物柴油集团,从原料收集、技术指导和对外销售上共同努力。
国家能源局于今年11月28日颁布的《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政策》,也让生物柴油企业更有信心,这个产业如同弯弯曲曲的河流,但总有一天会汇入大海。
每年生产时间不足3个月
云南盈鼎公开叫板石油巨头的背后,是整个生物柴油企业面临的生产窘境。
昆明市新螺狮湾是中国西南部一个罕见的超级大市场,为昆明市2008年招商引资重点项目,云南盈鼎生物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总部就在这栋楼内。
12月24日,长江商报记者来到云南盈鼎公司总部看到,公司大门敞开,前台没有工作人员,不少办公桌空着,无人办公。在办公室的展柜内,“生物质柴油领军企业”、“国家级重点培育企业”等奖牌,显示着该公司在生物柴油行业的地位。
而该公司的生产厂房,目前已经全面停产。在整个2014年,该公司也只有3个月时间在开工生产。
该公司常务副总张钰在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之所以停产,是因为销售渠道不畅。
“国家规定生物柴油生产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只能卖给成品油经营企业销售,但中石化云南石油分公司拒绝将公司的生物柴油纳入其销售体系,导致了企业生产断断续续。”张钰说,公司的储存能力超过2000吨,公司就不得不停产。
云南盈鼎公司遇到的困境,是整个生物柴油产业的一个缩影。
中国可再生能源行业协会执行会长张平表示,因为没有销售渠道,全国生物柴油企业由旺盛时期的300多家,到现在已经有过半企业停产、倒闭,现存的百余家企业生产现状同云南盈鼎一样,长时间停产。
倒下的企业中还不乏巨人的身影,曾号称是中国最大生物柴油企业的古彬环保能源有限公司,短短6年间从辉煌到变卖工厂,被外界称为“生物柴油的滑铁卢”。
在经历了5年亏损后,国有石油公司中海油于今年叫停了其在海南的生物柴油试点项目。在纽约上市的古彬集团,在上市前将其业务从生产生物燃料转为铜回收。
目前,仅有上海在销售生物柴油,但也仅仅是在百辆公交车内进行封闭运行。“而这种方式我们早在几年前就试过。”张钰说。
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不得自销 生物柴油除了依靠石油销售企业对外销售,能否自销?
2012年4月12日,云南省在全国率先颁布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地沟油生物柴油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其中规定,地沟油制生物柴油属于可再生的生物液体燃料,成品油销售企业要按照规定,将符合国家或者地方标准的地沟油制生物柴油纳入销售体系。同时规定,生物柴油企业不得直接面向成品油终端市场销售。
“国家规定了我们不能自己销售生物柴油,只能卖给中石化或者中石油,但对方又不接纳,生物柴油该往哪儿去?”张钰对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走到打官司这一步也是无奈之举。
生物柴油生产企业不能自销,还有很多现实因素。
张平告诉长江商报记者,生物柴油不能直接加入车辆内,而是要进行混配后才能对外出售。
如果生物柴油生产企业自己销售,需要建立加油站,这个投资会很大。同时,中石化、中石油的加油站已经覆盖了全国的市场,柴油生产企业再建加油站,就是重复建设。
张平还介绍,即使生物柴油企业自己建立了加油站,还得从中石化、中石油购油,按照国家标准进行调配,在购油和卖油的过程中,又会重复交税。在没有新的税收政策出台前,这些费用会转化为柴油的价格,价格过高,消费者无力承担。
云南盈鼎自救
为了打开销路,救活企业,各方面都做过努力。
张钰告诉长江商报记者,2011年5月26日,云南省能源局向中石油云南销售分公司、中石化云南石油分公司发出云能源油气函(2011)2号函,请两公司积极协助开展生物柴油试点销售,尽快将云南盈鼎公司生产的达标合格的生物柴油纳入其销售配送体系,面向社会配送销售。
同年7月18日,云南省能源局给云南省成品油流通行业协会发出云能源油气函(2011)35号函,请该协会协调协会中有一定实力的经营企业合作,试点销售其生产的生物柴油。
“都没有得到回应。”张钰说,到2012年《指导意见》出台,依然无任何进展。
直到2013年9月3日,公司用上法律手段。
一边寻求进入中石化销售系统,另一方面,云南盈鼎与公交公司开展合作。
张钰介绍,昆明公交集团43辆公交车曾使用了4个月的生物柴油。
公交公司负责人在接受云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按照1:9的比例,加入生物柴油和石化柴油,确实取得了很好的节能减排效果,经过检测,尾气排放减少了60%。
由昆明公交出具的一份“关于推广使用生物柴油的情况汇报”显示,其中38辆车运营3个月节约成本1269元,节油率达到了12%—18.5%。
“本来准备在昆明上千辆公交上推广使用,这需要用到中石化的加油站,但中石化云南分公司不同意,生物柴油的推广使用计划就此搁浅。”张钰告诉长江商报记者。
但中石化云南分公司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公司很支持推广生物柴油,但公交车在使用生物柴油的过程中出了问题,发动机积碳严重,堵塞了油路,“是公交公司自己叫停使用,并非中石化不愿意”。
销售现状
合法产品非法销售
发展近10年,生物柴油产业却陷入了“有产能无市场”的尴尬境地。业内表示,生物柴油产业并非销售无门,只是大多属于“灰色地带”。
张钰表示,将生物柴油卖给民营加油站,再按照比例调配,但在销售时不敢按照规定标明所售柴油含有生物柴油,卖出的价格仍是石化柴油的价格。“大企业不接,小企业偷偷卖。”张钰说,这也是目前整个生物柴油产业中的怪象。“而小企业不敢标明是生物柴油,是怕中石化不再向他们供油。”
非正规且不稳定的销路使生物柴油企业无法消化昆明所有的地沟油。
那么其他的地沟油去哪儿了?张钰称,地沟油只有两种去向,生物柴油与流向餐桌。而生物柴油的销售现状,即使将所有的地沟油给生物柴油企业,消化了也无处可去,只能积压存库。
未来出路
生物柴油企业抱团发展
中石化云南石油分公司已经上诉,最终结论未定,国家鼓励支持的生物柴油行业出路何在?张平接受长江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生物柴油行业在用两条腿走路。
“一方面争取进入‘两桶油’销售系统,另一方面,生物柴油企业抱团发展。”张平说,今年8月,中国生物柴油集团在香港注册成立,集团作为一个运营平台,统一进行原料收集、技术指导和对外销售。目前集团正在准备第二轮加盟,会同公交集团、运输机构合作,向它们出售生物柴油。“找到新的出路,就不用求人(中石化、中石油)了。”张平表示。
今年11月28日,国家能源局出台《生物柴油产业发展政策》,对该行业如何发展,提出具体的指导意见。
“我们年年亏损,但依然坚持,就是因为这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生物柴油产业就如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但总会汇入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