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操纵“沸腾危机”可提高发电量


烧开水,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却是人类古老的发明之一,也是当今众多科学技术的演变原型,无论是咖啡机还是核电站,都离不开它。然而,这一表面看似简单的过程,实际上却因其复杂性导致人们难以深入理解。
  最近,麻省理工学院核工程助理教授Matteo Bucci和研究生Limiao Zhang、Jee Hyun Seong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介绍了其研究成果。他们通过研究沸腾现象热交换技术中如何发挥其核心作用,来预测一种叫做“沸腾危机”的现象所导致的潜在危险。这种现象发生在当过多的高热流气泡在热水表面形成时, 它们会相互合并成一层蒸汽带,从而阻碍从其内部正常热传递。
  随着计算机芯片变得更小,功能更强大,一些高性能处理器可能需要液体冷却来散热。而世界上大部分电力发电厂,无论是化石燃料、太阳能还是核电站,主要还是通过产生蒸汽来驱动涡轮机发电。
  在核电站里,水由燃料棒加热,燃料棒通过核反应加热,通过金属表面向水中扩散的热量,负责将能量从燃料转移到发电涡轮,但这也是防止燃料过热和可能导致熔毁的关键。在沸腾危机中,液体与金属分离的蒸汽层的形成,可以阻止热量转移及可能导致的快速过热。
  正是由于这种风险,相关规定要求核电站热通量不能超过临界热通量的75%,而临界热通量可能引发沸腾危机,破坏核电站关键设备部件。但由于人们对临界热通量的理论基础了解甚少,因此对其水平的估计非常保守。Bucci称,如果对这一现象有更大的把握,那么这些核电站有可能在更高热阶下运行,从而使用同样核燃料生产更多电力。
  Bucci说:“更好地理解沸腾和临界热通量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因为它是非线性的,材料或表面纹理的微小变化可以产生很大影响。但现在,由于有了能够在实验室实验中捕捉到这一过程细节的更好的仪器,我们已经能够理解一场沸腾危机是如何产生的。”
  事实证明,这种现象与城市的交通流量,或疾病在人群中的传播方式密切相关。本质上讲,这是一个事物聚在一起的方式问题。
  当一个城市的汽车数量达到一定阈值时,它们可能会在某些地方聚在一起,造成交通阻塞。而且,当疾病携带者进入机场或礼堂等拥挤的场所时,引发疫情的概率就会增加。研究人员发现,在加热表面上的气泡数量也有类似规律。超过一定的气泡密度,气泡聚集、合并,并在该表面上形成绝缘层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他说:“沸腾危机本质上是气泡积聚的结果,这些气泡相互融合、合并,导致了表面破裂。”
  考虑到这些相似之处,Bucci说:“我们可以汲取灵感,采取同样方法来模拟沸腾,就像用同样方法来模拟交通堵塞一样。”这些模型曾进行大量研究探索,现在基于实验和数学分析,Bucci 和他的同事能够量化这一现象,并找到更好的方法来确定何时会发生这样的气泡合并。“我们证明,使用这种模式,我们可以基于正在形成的气泡的模式和密度,预测沸腾危机何时发生。”
  Bucci 表示,“我们不仅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预测沸腾危机,还可以通过改变沸腾表面来探索解决方案,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气泡间的相互作用。沿着这种思路来改善表面,就可以控制和避免‘气泡堵塞’。”
  如果这项研究能够促成一些改变,使核电站能够在更高的热通量下运行,即散热速度超过目前允许的速度,其影响可能是显著的。Bucci说,“如果能证明通过操纵表面,便可以将临界热通量增加10%~20%,就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燃料和资源,从而在全球范围内提高发电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操纵“沸腾危机”可提高发电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