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的最后一天,工信部装备工业司在杭州主持召开“电动汽车换电模式座谈会”,组织相关企业研讨换电模式的发展。
在此之前的7月17日,北京市财政局、北京市交通委联合发布《关于对出租汽车更新为纯电动车资金奖励政策的通知》,其中规定奖励车辆的技术条件之一为:车辆续驶里程原则上不低于300公里,具备充换电兼容技术,以快速更换电池为主。
更早之前的6月6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印发《推动重点消费品更新升级畅通资源循环利用实施方案(2019-2020年)》,明确提出“推广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等车电分离消费方式”、“借鉴公共服务领域换电模式和应用经验,鼓励企业研制充换电结合、电池配置灵活、续驶里程长短兼顾的新能源汽车产品。推进高功率快充、无线充电、移动充换电等技术装备研发应用,提高新能源汽车充换电便利性”。
除了政策上的组合拳,推动换电模式发展的相关企业也在积极行动。北汽新能源、蔚来、威马等近期都推出了换电服务。此次工信部在杭州召开座谈会期间调研的伯坦科技工程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换电模式,创建了“车电分离、分箱换电”生态。
换电模式到底行不行?这是一个待解的问题。一方面,换电模式曾经在与充电模式的竞争中败下阵来,也曾让特斯拉在尝试之后选择放弃。当然,认可这种模式的坚守者也不在少数,包括北汽新能源、力帆汽车等。
对于换电模式和充电模式的优劣利弊,笔者在此不多赘述。换电模式之所以能重回视线,在笔者看来,大概率是因为“彼一时此一时”,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有了新的变化。
首先,随着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数量的迅速增长,特别是城市公交车、出租车迅速电动化,带来的是对快速补充电能的刚需,而这恰恰是换电可以提供的。
其次,随着财政补贴即将完全退坡,企业大幅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还需要一个过程,这就意味着“车电分离”将有更高的购买性价比。
再次,动力电池技术的不断提升以及换电相关技术标准的逐步完善,使得换电模式更加具备可推广性。
不过,笔者仍然认为,推动换电模式仍然应该审慎。
首先是标准问题。每家电动汽车生产企业都有自己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使用的电池尺寸规格和最后形成的模组都不尽相同,一个规模不大的换电站如何做好不同动力电池的供给匹配,是一项重要挑战。
其次是安全问题。电池的充电环节,是电池燃烧爆炸事故高发的一个时段,如果一大堆动力电池集中在一个空间一个时段内集中进行充电,一旦发生意外,带来的损失和破坏非同小可。
再次是推广问题。对公交车、出租车来说,换电模式非常适合,但对私家车主而言,买一辆不带“动力”的车,往往很难接受。此外,私家电动汽车如果只是用来城市代步,使用率并不高,充电桩即可满足日常需求。
以上诸多问题,需要逐步摸索来解决,并不适宜迅速大规模推广,此前国家电网在换电模式的推广上,曾经有过经验教训。所以,即使在当下各种政策的推动下,换电模式有望迎来发展的春天,业界也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发现目前存在的问题并逐一解决,尽可能减少试错成本。
工信部组织相关企业研讨换电模式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工信部组织相关企业研讨换电模式发展
相关推荐
- 重点支持智能光伏等领域标准研制!新一轮“浙江制造”标准培育立项指南发布
- 广东广州市发布支持氢能产业发展资金管理办法
- 补贴金额1195万元!山西盂县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奖补资金使用方案
- 关于国家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清算申报工作 情况的公示
- 广东汕尾:已安装独立电表充电桩统一按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计费并免收基础电费
- 广东广州市发改委吴萨主任会见小鹏汽车高级副总裁王旭东一行
- 浙江省台州市黄岩区:新建农村充电桩60根以上
- 湖北:新建改造充电桩10万个以上
- 补贴超1.6亿!中石化、中石油、三合特来电等7家企业获广东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
- 东风汽车 | 安全是汽车技术创新的终极标尺
-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大功率充电设施科学规划建设的通知
- 安徽合肥:公共充电桩给予不超过300元/kW的一次性补贴
- 广东深圳坪山区:V2G桩放电总功率原则上不低于500千瓦
- 华润电力云浮公司充电桩正式启用
- 六部委:推动充换电设施建设,积极服务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等新兴产业发展
- 骐骥换电站落子武汉阳逻,覆盖武汉“1+8”城市圈
- 比亚迪电动大巴成功交付意大利佛罗伦萨
- 比亚迪匈牙利商用车工厂扩建奠基,欧洲布局再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