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重点在威海、烟台、滨州、东营、潍坊、青岛等沿海地区建设大型风电场,并逐步向浅近海域发展海上风电项目,以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目前,山东全省共有106台并网风机,总装机容量9.22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居全国前5名。全省已核准的在建风场9个,共计安装1500千瓦风机280台,总装机容量43.6万千瓦。2008年,山东省政府进一步提出要积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开发利用清洁的和可再生的能源,到2010年风电装机达到92万千瓦,"十一五"末,全省风电装机容量要达到100万千瓦,2020年达到300万千瓦。
风能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清洁可再生能源,使用风能有利于保护环境。山东省是一次能源大省,目前99%以上的发电量均来煤电。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使山东省社会经济发展承受着巨大环境压力。山东也是资源消耗大省,能源短缺形势严峻。
山东在风能开发利用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自然条件。山东地处东部沿海,海岸线长达2531公里,沿海岛屿100多个,风能密度大,年平均风速高,是我国风能丰富区之一。半岛沿岸地带和山区的海拔较高、较平坦的山顶、山脊、山梁及特殊地形,形成了众多潜力无限的风口地带。研究表明,山东如能实现以风能为主可再生能源能达到国家规划的占能源消费15%的目标,则每年即可节约煤炭近1千万吨,经济效益非常可观,环境效益不可估量。
山东省气候中心专家陈艳春说,山东风能资源开发利用的软硬件建设正在走向系统化、现代化。已正式投入运行的"风能参数计算系统"实现了气象资料处理、风能参数计算、结果输出三大功能。山东省气候中心与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合作利用非静力区域气候数值模式(CRCM),对滨州、东营、潍坊、烟台等沿海区域进行了高分辨率的风能资源详细评估,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评估中心牵头的"近海风资源评估和海上风电场可行性研究"项目顺利开展。
以测风塔建设为基础的山东省风能观测网的建设,是山东风能资源开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2007年1月,山东省气象局制定《风能观测网建设方案》,确定了20个测风记录年代长、测风环境好、有效风速区间适合、与测风区气候相似性较好的详查区参证站,开始着手建设风能观测网。目前,已在沿海城市滨州、东营、潍坊等多风地带共建成19座测风塔。测风塔配备6要素自动气象站,能分别在10米、30米、50米和70米高度进行风向、风速的观测,采用GPRS传输数据,最小传输间隔为60秒。并于2008年实现适时上传测风数据,为山东合理开发利用风能资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山东省气象局减灾处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局共完成风能资源科研和开发工作10余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和三等奖3项。
目前,山东省政府已明确建立了由发改委牵头,气象、国土、地震、环保等部门参加,人大、政协参与、监督,抓紧制定风电开发利用规划,规范风电产业发展的相关决议。 2009年全省气象局长会议进一步提出,要大力推进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加快实施气候资源开发利用工程。
山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湖涛说,下一步将继续开展风能资源开发特色气象服务,在建成的19座测风塔开展观测业务的基础上,进行风能模拟调试工作,完成相关台站风能历史资料的信息化;开展风能等气候资源开发建设项目论证业务,做好工程设计建设服务工作。